東北網7月19日訊(邱黎 記者吳萌 王蕊)日前,哈醫大三院介入科為一對同患肝髒血管瘤的親姐妹成功實施介入治療。陸女士和妹妹同時發現自己罹患腫瘤,又在同一天接受了同一位醫生的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據哈醫大三院介入科副主任楊光介紹,陸女士姐妹倆的父親在6年前發現肝髒有多發血管瘤,最大的達到6厘米左右,當時接受哈醫大三院介入手術治療後,腫瘤完全治愈。最近姐妹倆均發現肝髒有多發血管瘤,也來到哈醫大三院找到楊主任求診。經診斷發現,在肝動脈造影時發現倆人的肝內血管瘤都范圍大、面積廣,最大的已經超過7厘米。楊主任為她倆進行了介入栓塞術,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創口只有針眼大小。第二天姐妹倆就可以下地活動,術後4天就出院回家了。
據楊光副主任介紹,血管瘤在全身各個部分均可產生(包括皮膚),以肝髒多見。據目前醫學統計,血管瘤多發於女性,家族性發病並不多見,像陸女士一家三口都患血管瘤的十分少見。血管瘤較小時可無癥狀,一般早期無需治療,也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患者只需要做增強CT和腫瘤標記物檢測,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當血管瘤超過5厘米(或多發總面積超過5厘米),或者靠近肝髒邊緣、生長速度較快時,就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積極治療。巨大血管瘤如不及時治療,一旦破裂出血將會危及生命。
與過去手術治療相比,介入治療只需要在股動脈處切開2-3厘米的口子,用一根4-5毫米的導管進入肝動脈進行造影,顯示病灶後,再用微導管(約3毫米)進一步接近病灶;然後將藥劑注入,在藥物的作用下使得血管內皮變得皺縮形成血栓,進而栓塞瘤體血管,使得瘤體逐漸萎縮壞死。整個治療過程只需30分鍾左右,病人術後即可進食,24小時後即可正常行動。由於藥物是通過血管直接進入病變區,避免了傷害正常組織,不僅治療效果理想,而且保證了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