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23日訊(記者 印蕾)黑龍江省文化改革與發展促進會、北京·龍江國際文化發展中心23日在北京成立,與會的黑龍江籍文化、藝術界人士認為,文促會和文化中心作為全國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將在弘揚龍江文化,促進國際交流方面,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並祝願龍江文化事業在新平臺上騰飛。
『在北京漂了十年,多年來常常思索的一個問題是,不能忘了家鄉,不能忘了家鄉的文化事業。這次文促會和文化中心的成立,把黑龍江的文藝骨乾力量召集到一起,研究文化興省大事,令我很感動。黑龍江的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匯聚起來的黑龍江的文化力量,將從這兩個平臺出發走向全國、走向國際,使得龍江文化成為一種引領的力量。』國家北方山水畫家牟成深有感觸的說。
同是從事美術創作的畫家李人毅則認為,文促會和文化中心貴在發揮了資源整合的作用。它們把黑龍江籍、在京發展的藝術家、企業家和各界人士聚攏在一起,為龍江文化事業的發展出謀獻計,通過整合這些散落的資源整,把異鄉的游子思鄉、戀鄉之情變為了實際行動。經過多年的奮斗,大家有了自己的事業,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報效家鄉成了大家的共同心願,從此,大家回報家鄉找到了組織,願意時刻聽從故鄉召喚,為家鄉的文化事業發展出一份力。
『從外省進入黑龍江歷年積累下來的人纔特別豐富,黑龍江同時也有大量的人纔走出去,這兩種力量的文化交匯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說,『文促會和文化中心正是完成了這種整合。這在黑龍江文化體制改革中也是一個大動作。文化必須在發展中進步,在發展中繁榮,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文促會和文化中心體現了改革創新的一種方式,把多種資源整合到一個新的平臺上,對省內外都是一個促進作用。像我們這些當年受益於龍江黑土地、從黑龍江走出來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更有一份義務、一份責任來公共同促進黑龍江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們對文促會和文化中心會都有很大期待。』
剛剛當選黑龍江省文化改革與發展促進會會長的田鳳志告訴記者,這次文促會和文化中心的成立,使得我省推動文化開發、融合的舉措更加自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跨越的決心和行動更加堅實。文促會和文化中心已經著手設計當前工作、謀劃長遠工作。將做實服務品牌,把北京的人纔優勢引進龍江,帶動龍江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實服務平臺,建立合作機制,在人纔的引進,項目的安排,資源的實現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夯實服務基礎,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新聞鏈接: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力實施文化興省戰略,把文化改革發展擺上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強力推進落實。截至2010年,全省文化產業機構達6.4萬個,比2005年增長30.6%;從業人員達35萬人,比2005年增長36.2%;增加值突破210億元,比2005年增長110%。
在『十二五』文化繁榮發展規劃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我省將發展文化產業上昇為全省戰略,明確了『以大開發促進文化大發展、大融合實現文化大跨越』的總體思路;確定了『以改革為動力,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人纔為支橕』的基本原則,正在積極探索『文化+科技、金融、旅游、地產、教育、體育休閑、物流、信息』八大融合模式;著力實施『培育一批有實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大集團,推出一批有地域特色,龍江氣派的文化名牌,形成一批特色或綜合文化產業集群,興建一批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企業集中的基地園區,打造一批能夠鞏固文化事業基礎、牽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工程項目,扶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業』的『六個一批』發展戰略;努力構建『哈爾濱全省文化產業發展核心和哈爾濱核心文化產業聚集區,大慶、齊齊哈爾、黑河、綏化西部文化產業聚集區,牡丹江、雞西東南部文化產業聚集區,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鶴崗東北部文化產業聚集區,大小興安嶺北部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的『一核五區』發展布局。到2015年,力爭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達到10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和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