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7日訊 牡丹江市把勞動和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著力點,以創建省級、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主線,形成了以構建體系、改善民生和權益保障為三角支橕的社會管理新模式。五年來,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1萬人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7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勞動和社會保障成為該市加強社會管理一大『減震器』。
在牡丹江市,隨著人民群眾對民生問題訴求的全面昇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正處於矛盾多發易發期:既有體制轉軌遺留的特殊群體納入社保統籌、企業軍轉乾部維穩、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差距問題,也有就業形勢嚴峻、勞資矛盾增多、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帶來的新問題。為此,該市把解決好這些社會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納入日程,通過多種渠道全面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數,夯實社會管理的群眾基礎。
加強基礎建設,打造覆蓋城鄉、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牡丹江市堅持『小平臺、大服務;小機構、大作為』的工作理念,目前全市88個街道(鄉鎮)和195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工作站,建站率達到100%。建立了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做到一點登錄、多點查詢、網絡互通、信息共享。他們還啟動了創業就業服務網站,實現了政策諮詢、就業服務、培訓報名、申領補貼、就業維權、醫療保險申報的『六不出社區』,構建了社區15分鍾便民服務圈。目前,有27個社區達到了充分就業社區標准,其中林機社區2010年被評為全省充分就業星級社區。為進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該市創新公共管理與服務,將政府最優良的公共資源投入到服務民生領域。今年,對投入4000萬元建設的1.2萬平方米人纔開發基地辦公樓,進行重新定位、規劃,建成集就業、社保、人纔服務於一體,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堅持就業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在改善民生上尋求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5000萬元創業扶持基金,組建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和百名專家創業諮詢團;率先將小額貸款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期限由2年延長到4年,辦理時限由一個月縮短到半小時;闢建了富通空調、科技大廈創業園等六個創業孵化基地。為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他們采取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擔保等措施,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7億元,直接扶持1.3萬人創業,帶動吸納5.2萬人實現就業再就業。為解決特困家庭的生活問題,在全省首創『零就業家庭』援助制度,累計安置『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1840戶,持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五年來,全市累計投放民生資金突破150億元。
抓住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維護民權力度。牡丹江市在全省首批將寧安和綏芬河納入『新農保』試點,試點比例全省最高,解決了30多萬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在養老保險方面,通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解決了1.8萬名『五七工』、『家屬工』養老保障問題;在醫療保險方面,通過政府出資,在全省率先解決了1.4萬名低保人員醫療保障難題。同時,多方籌集3.1億元資金,徹底解決了全市6.6萬名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他們還創新勞動監察『網絡化』、『網格化』監管模式,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和信訪仲裁力度,重點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勞動力市場秩序整頓、企業用工行為規范等專項檢查活動。
據了解,牡丹江市目前正加快推進3個國家級和1個省級統籌城鄉社會保障試點建設,重點解決失地農民、城市無業居民等特殊群體的保障問題。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將基本實現城鄉養老、醫療保障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