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1日訊 今夏以來,不斷有市民打進熱線反映:哈市持續高溫期間,走在大街上常常難覓一片樹蔭。哈市年年都在大量植樹,為啥難找樹蔭?希望在今後的道路改造中,別忘給樹留點棲息之地。畢竟十年樹木,應該給未來多留點綠蔭。
清明四道街:無樹一條街
近日,記者在南崗區清明四道街看到,兩側樹坑清晰可見,但上面都鋪了步道板。從漢祥街到和興路一段約六七百米長的路只有3棵樹,一棵柳樹、一棵松樹和一棵榆樹。
沿途居民說,去年這條街上的樹不知啥原因都死了,有關部門修路時拔了死樹卻沒栽新樹,整條街都光禿禿的,想找片樹蔭乘涼都難。
據了解,我市無樹街還有不少,如:從地段街至一面街這段森林街,從道裡區教育局至友誼路這段工程街及昇平街等一棵樹都不見。
景觀大道:樹多樹蔭少
中山路兩側的綠化帶內栽植了好幾層高低不等的樹木,最高且帶有樹冠的樹木被種植在綠化帶的最裡側,靠人行道最近的是一排沒有樹冠的柳樹,上部僅幾個枝杈上長出一小撮樹葉。人行道上沒有一點樹蔭。
一位路人說,中山路昇級改造後,路寬了、樹多了、漂亮了,但有一點不好,就是栽植的樹木不能給行人提供陰涼,美觀不實用。如果把那些有樹冠的高樹栽在人行道旁,不就有陰涼了嗎?現在指望這些被抹了頭的樹遮陽還得好幾年。
冰城北門:樹少樹蔭少
哈藥路是通往江北的重要通道,從前進路至公路大橋這段的哈藥路上栽植的都是不大高的松樹,且都栽在路兩側的綠地內,人行道上沒有一棵樹。與哈藥路相連的前進路則難尋樹木。從前進路與哈藥路交接處至河鼓街這段數百米長的前進路上一棵樹都沒有,整條街都光禿禿的。
十裡長街:樹蔭僅幾處
從松花江公路大橋至道外區港務局的友誼路、北環路約有5公裡長,共有4條街首尾相連,據調查,整條街上一些路段要麼是樹無頭,要麼是小樹,要麼是一棵樹沒有,行人想乘涼很難。
在觀江國際至經緯街這段友誼路上,十餘棵粗細不等的樹形成一片難得的綠蔭。尚志大街至井街這段友誼路兩側有40餘棵需成年人兩臂合抱的老楊樹,是這條長街上唯一一段樹蔭最長的路。繼續向前從景陽街至公浴街這段大新街兩側樹木稀疏,從東北新街111號至松浦大橋這段路上則一棵樹都沒有。
樹木栽植為啥多無『頭』
采訪中,一些市民提出,近年來我市新栽樹木大多沒有樹冠,這樣的樹怎能提供蔭涼?還有一些街道的樹木被過度修剪,也是導致街道缺少樹蔭的原因。
市城市綠化辦公室有關人員解釋說,近年來,我市很多道路昇級改造,施工前需將原有樹木移走,改造完重新栽植樹木時采取不帶冠的辦法,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保證樹木成活,另一方面也便於運輸。一些市民看到不少樹木被抹頭或是截乾修剪,這樣的樹木要麼是長勢弱,要麼是影響周圍的建築物或是居民采光,要麼是防止樹木生病,但最終目的是讓其茁壯成長。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劉曉東說,園林部門不帶冠移植的做法沒有錯,的確能保證樹木成活。但如果能滿足以下條件,帶冠移植也能做到,首先要保證苗源可靠,應是苗圃的樹木;其次是移植的時期要適宜;再次是要加強日常的養護管理。
針對我市一些街道缺少樹蔭的情況,市人大代表徐建華認為,園林部門以後再植樹或修剪樹木時,不應只考慮美觀,要更多地考慮百姓需求,尤其是要實用,讓樹木在夏日為百姓提供陰涼,就是百姓對大樹最直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