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道裡區夯實根基惠民生 民生福祉與GDP同增長
2011-08-14 08:56: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智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14日訊 望著哈爾濱市道裡區新發鎮小城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新發鎮村民宋大爺歡喜地告訴記者:『我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現在政府為我們建設現代化的小城鎮,圓了我住樓房的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城鎮建設僅僅是哈市道裡區民生建設的一個縮影。以富民為先,以民生為重,該區加大民生建設力度,謀求全區92萬居民的幸福指數與GDP同增長。

  項目建設 不竭動力助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是基礎。道裡區把大項目建設作為給力民生的『硬杠杠』,以項目推動發展,以發展改善民生。總投資12億元的國際汽車博覽中心4月破土動工,建成後將成為我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國際化現代汽車博覽中心;總投資13.5億元的新大發國際廣場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項目建成後,將徹底改變現有市場經營環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如今走進道裡區,隨處可見的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一股激戰正酣的熱潮正在這片老城區裡湧動。大項目建設帶動了區域經濟大發展,讓他們嘗到了甜頭。今年,他們深度挖掘資源,投資200億元謀劃生成160個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的大項目,截至目前開工153個,開工率達到了96%。

  在撥打經濟『算盤』的同時,道裡區不忘民生『賬本』,今年投資13億元集中精力辦好棚戶區改造、道路建設等56個民生重點項目,道裡區委書記郭冀平告訴記者,『轟轟烈烈的項目建設不僅為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昇群眾生活質量夯實了經濟基礎,同時也讓人們看好老城區的未來。』

  宜居城區 改善環境惠民生

  『原地易地安置均免樓層差價,易地安置還免費多給20平方米……』在日前啟動的田地街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當得知區委區政府將給予如此多的優惠政策後,田地街29號院居民魏林便迫不及待地打包搬家。和棚戶區內600多戶居民一樣,魏林對新樓和未來充滿了期待。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道裡區將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環境,解決困難群體住房問題作為民生工作中的頭等大事,今年先後啟動了田地街、朝鮮屯二期、中央大街輔街等12片棚改征遷工作,道裡區5700戶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夢將變成現實,道裡區步入宜居先行區的步伐也因此向前邁進一大步。

  宜居的概念不僅是小家庭的住房,更涉及城區的大環境。為此,道裡區先後啟動了老機場路改造二期、哈雙北路建設,同時對河松街等7條道路提檔昇級,並完成了工廠街等203條道路維修改造工程。在去年投入1億元的基礎上,今年道裡區又投入8000萬元整體改造居民庭院100個、廣場10個,維修庭院558個。道路暢通了、庭院變美了、環境改善了,如今在道裡區談起城區環境的改善,居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生活環境好了,我們的幸福感也高了。』

  社會事業 夯實基礎利民生

  『幸福指數是抽象的,也是實實在在的。要讓居民有幸福感,就要以居民為本,實現資源的共享。』郭冀平告訴記者,為了破解入園難、教育資源不均衡等難題,今年道裡區啟動了佔地萬餘平方米的群力尚志幼兒園、經緯校分校等10所幼兒園、學校建設工程。同時,公開招聘教師200名,使區內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學校硬件等方面達到一定標准。按照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的模式,道裡區今年又新建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百姓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服務。安置城鎮就業再就業8088人,辦理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補貼21542人次,安置殘疾人就業103人,累計發放低保金、醫療救助金、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生活費等2563.7萬元,低保救助工作實現全覆蓋,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對18個街道文化中心和63個社區文化活動室設施功能進行完善……一串串沈甸甸的數據,充分展示了該區關注民生、順應民意,構建和諧城區的真實畫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道裡區將把民生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延長『民生清單』,讓百姓生活滿意順心,幸福指數一路攀昇。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