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4日訊 香菜每公斤20元,菠菜每公斤11元,油菜每公斤8元,油麥菜每公斤9元……在我市現在黃瓜2元1公斤,茄子2元錢3公斤的蔬菜市場上,葉菜獨樹一幟地『當仁不讓』,成為今夏蔬菜市場價格的『領頭羊』。
地產菜大批上市,現在本應該是我市蔬菜最便宜的季節,可是葉菜的價格為何會逆勢而行?記者『刨根問底』:市郊菜農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今夏高溫多雨的氣候,化肥、人工成本上漲等諸多原因造成了今夏我市疏菜市場葉菜價格走高———綠葉菜『漲』起來。
從早市上回來,王大爺的手裡又拎回了一兜子茄子、豆角、西紅柿,臨出門前老伴交待讓他買點菠菜,王大爺在菜攤前轉了一圈兒還是沒捨得出手。『我這一兜子的茄子豆角錢,還買不上半斤菠菜。現在這葉菜比冬天還貴,還是吃點便宜的吧。』王大爺說。
同樣是地產蔬菜,相對於茄子豆角辣椒,葉菜怎麼會貴出這麼多?近日,記者走訪菜農和葉菜的各級經銷商,為葉菜算了一筆賬。
按理說菜價高應該激發菜農的種植熱情,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大多菜農熱情不高,甚至還有人心生退意。
菜農老晏種植成本越來越高
凌震3點多到菜地,老晏一天的勞作開始了。
香菜、生菜、菠菜、油麥菜、油菜等是老晏菜地裡的主角。
老晏是道外區民主鄉的菜農,他包下的千餘平方米的菜地只種葉菜。雖然這幾天市場上葉菜的售價已經攀到全年的頂峰,可是在老晏的賬本上還看不出什麼『冒尖』跡象,聽說城裡市場上菠菜價格曾一度達到一公斤16元的價格,這位菜地裡的老把勢說:『那菜販子也掙不了太多。』
老晏告訴記者,今年他包的地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就是因為現在人工太貴,包地前思來想去還是少種一點,自己家裡人辛苦點,少僱點人工,這樣更合算。老晏說一塊地種葉菜,可以種三茬,現在上市的基本是6月份種下8月份收的第二茬。價格之所以會比前面的貴,主要是這茬菜產在哈爾濱一年中最熱的伏天,水分含量大,極易腐爛。
『今年的氣溫高、雨水大,這一茬菜減產了不少,怎麼也有三分之一了。因為雨水太大,這茬菜的水分可比正常的高,菜一碰就壞,第二天就爛。我們送到哈達的菜價格並不高,但是菜販要把所有的損耗都算上,那價格當然就不一樣了。』老晏告訴記者。
據了解,像老晏這樣的菜農送到批發市場上的菜價一般是零售的三分之一,拿菠菜為例,市場上一公斤11元錢左右,老晏送到哈達市場只是5元到6元左右,這個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並沒有高出太多,最多也就是一元錢。但是老晏說今年他的種植成本卻快翻番了。今年化肥的價格比去年上漲了20%以上,農家肥每車價格翻番,去年二三十元一車,今年要60多元一車。『和這些比起來,人工費的上漲是種植成本加大的最主要原因。去年一個工每天50多元就可以僱下來,今年僱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一天沒有100元也找不到。』說起人工,老晏表示只能自己家裡人多辛苦,能少僱就少僱,能不僱就不僱,這樣還能保證收入。不過立秋之後,轉眼天氣就會變涼,這讓老晏預見到下一茬菜的產量會有一個新高,也會讓他對今年整體收入不致於太失望,否則的話明年他可能就要放棄種葉菜了。
老晏告訴記者,他們每天3點鍾左右就要下地摘菜,摘下來的菜都必須用深井水浸泡一下,起到冰鎮保鮮的作用,否則的話這些菜還沒等到市場,就要蔫了亂了。老晏每天10點左右將一早摘下的新鮮葉菜運到哈達蔬菜市場,全部交易完返回家時大概要三四點鍾。
去年9個供貨菜農,今年5個沒再露面,很多菜農棄葉菜改種其他作物。葉菜因為對氣溫、水分、儲存、運輸要求都高,被業內稱之為『矯情菜』。
一級批發商孔慶國量少價高利潤太薄
孔慶國是哈達蔬菜批發市場的商戶,做蔬菜生意已經近二十年了。說起葉菜的價格,孔慶國說批發價雖然沒有零售漲得那麼明顯,但的確是比往年高了一些,以菠菜為例,現在的批價每公斤比去年高出近兩元錢。
『不過這是季節性的,很快就緩解了,過了伏天氣溫下降,菜的儲運成本也會下降,價格也會下調的。』孔慶國說。對於今年葉菜價格的整體偏高,孔慶國認為最主要的還是種植面積在縮小,種菜農戶也在減少。孔慶國說去年有9個菜農專門給他送菜,但是今年只剩下4個了。原來在紅星村的菜農因為哈西地區開發征地,今年都沒在市場上露面,還有阿城的兩個老客戶,因為種葉菜利潤小也改種其他作物了。『從我經營蔬菜的經驗看,今年整體的葉菜產量在下降,從我們一級批發商手裡過的菜量比去年少了很多。』
據孔慶國介紹,一級批發商就是從菜農的手中接菜,然後再批給零售商販,一般一公斤蔬菜一級批發商要加價1到2元錢批出。『別看是要加些錢往外批,這些錢可不都是賺的。菜農運來的菜都是「拉拉水兒」的,因為都用深井水泡過,到我們這裡有很多水份就掉了。我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把每天進來的菜批走,批得越快損失越小,賺得越多。現在的葉菜水分都很大,很容易爛掉,如果要讓菜爛到我們手裡,那點加價還不夠賠的。』孔慶國說,其實每年夏秋地產葉菜上市這幾個月並不是菜商的贏利的季節,反倒是最辛苦利潤最薄的時候。因為地產菜的產量低,價格高。到了11月份,南方葉菜大批進入哈爾濱時,由於產量很大,大批運輸降低物流成本,很多菜的價格會明顯低於地產蔬菜,再加上那個時候的氣溫低,好儲存,損耗小,那時纔是賺錢的季節。
家門口的地產蔬菜大批上市之時,卻是菜商們利潤最薄之日。產量小、損耗大,菜商加價大都用在了彌補損耗上。
二級經銷商馬大姐夏天賣菜就賺個吆喝
凌晨2點,家住花園街的馬大姐夫婦匆匆下樓,坐上專門來拉腳的微型車往哈達蔬菜批發市場駛去。6年前,夫婦倆開了一家蔬菜魚肉店,每天凌晨上菜雷打不動。但最近,夫婦倆卻經常臨時『改』道,往馬端街方向奔。『那裡有農民開大車來賣菜,到他們那兒能拆零上菜。』『這一陣,葉菜上價就很貴,再加上三伏天天氣熱,今年葉菜水分又大,爛得快,不敢多上。到馬端街上個十多公斤就行了,多了賣不出晚上就全爛在手裡。』
早上7點,馬大姐一邊碼菜一邊張羅著開門。『今天菠菜上貨價格就每公斤10元,油菜上貨價每公斤5元,油麥菜上貨價每公斤4元,葉菜價格最近確實不低。』『今年最高的時候,菠菜上貨價達到每公斤11—12元,去年最貴也就是9元每公斤,的確漲了不少。』收拾完櫃臺,馬大姐的愛人和記者嘮起來:『從每年四五月份,咱們就都是吃本地菜了。我天天上貨,感覺今年的本地菜量比往年少,價格也跟著漲。』
葉菜漲價,馬大姐這樣的二級經銷商卻大呼『沒賺到錢』。『綠葉菜上來就貴,我們每公斤就加1元,不能加多,加多了人家就不買你的了。這可是三伏天,今年的綠葉菜水分還大,早上上的,晚上就爛了,賣不出去就虧大發了,我們根本不敢多上。葉菜這東西,夏天基本沒啥利潤,能剩個吃喝就不錯了。冬天能多放幾天,價格也低,賺錢都在天冷以後。』
21點,馬大姐的蔬菜店關門了。整理著賣剩的菜,馬大姐環顧一圈後衝著愛人喊:『油麥菜又剩了,拿家吃吧。』可能覺得今天的生意不太理想,馬大姐開始憧憬:『過幾天,下一茬綠葉菜下來,價格能跟著低些。下個月天涼了就好了,山東成箱的菜來了,每箱20公斤裝,每次多上點,能有點賺頭。』
本季哈爾濱的葉菜基本來源於近郊的蔬菜基地,以前葉菜主要靠團結鎮和紅星村兩大基地供應,但隨著哈西的擴建,紅星村的蔬菜基地被征佔,我市葉菜基地從整體上大面積縮減。
管理部門擴建基地引導種植緩解矛盾
下了班,於鳳芹總要到家附近的菜市場買點菜,作為市農委蔬菜處的處長,葉菜價格的漲落她十分關注。
她將葉菜漲價的原因歸結為近郊葉菜基地的縮減與種菜成本的大幅上漲。『我們吃的葉菜基本來源於近郊的蔬菜基地,以前哈爾濱的葉菜主要靠團結鎮和紅星村兩大塊供應,但隨著哈西的擴建,紅星村的蔬菜基地被征佔了,這都造成我們附近的葉菜基地大面積縮減,葉菜產量自然隨之降低。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非常明晰。』
於鳳芹介紹:『如今,近郊菜農多是在大棚溫室套種葉菜,種植面積十分有限,再加上種植成本的上漲,菜農從利益考慮,自然不會多種葉菜。』於鳳芹向記者一一解釋各項種植成本的增長:今年,化肥價格大約上漲了20%,種子、農藥價格上漲也都很快。人工成本的上漲則更為突出,城裡人工費用的大漲導致近郊農民多數都進城打工,而葉菜的種植、采摘又只能靠人工,所以僱人種菜就成了難題。目前,一個種菜工一天的價格都在120元左右,而以前一般也就每天70元至80元,人工成本飆昇。而且,葉菜不耐儲,早晨剛摘下來,嘩嘩一天大雨,菜就都爛了。綜合這些因素,很多菜農不再選擇大面積種植葉菜,葉菜產量下降,價格隨行就市出現了上漲。
哈達果菜批發市場蔬菜部部長陳贊忠說:『很多被征地的菜農都選新址開闢新菜地,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今年的種植面積縮水,直接造成了地產葉菜產量的縮水。』
陳贊忠認為,天公不做美也是今年葉菜偏貴的原因。今年我市七八月份氣溫偏高雨水過多,使葉菜產量下降。由於近一段時間雨水多,這一茬葉菜又正逢『成型期』,很多菜的品質受損。同時也導致這一茬葉菜過於『水靈』,極易變質,很難存放。一般摘下的菜當天賣不掉,過夜就會出現腐爛,讓菜商的經營成本也加大。另外,8月正是我市地產葉菜兩茬交替之時。地產菜一般從4月份開始種植,能種三茬。7月末8月初正是第二茬菜還沒有大量上市之時,再過一兩周,這種短缺就會被二茬菜大量上市補齊,菜價偏高的情況也會得以有效地緩解。
采訪中,於鳳芹透露:目前,我市農業部門正在積極運作向遠郊擴建蔬菜基地,倡導、引導菜農種植蔬菜。當然,這要經歷一個過程。不過,這項舉措應該會對今後哈爾濱蔬菜市場的供應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