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16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了解到,針對媒體近日報道的黑龍江三江濕地被破壞開墾成耕地的問題,相關部門已開展調查,如發現違法問題將嚴懲。
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鄭志剛告訴記者,針對媒體報道的『黑龍江大片濕地被偷墾成耕地』問題,管理部門迅速開展調查取證,如確實存在違法問題將嚴肅處理。
鄭志剛介紹說,媒體報道中提到兩處被開墾區域,一處位於同江市八岔鄉,另一處位於撫遠縣海青鄉,其中海青鄉在保護區管理范圍內。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96年正式成立,其中海青鄉佔保護區面積的一半。保護區前些年確有破壞濕地的先例,從2006年起,當地開始加大對開墾濕地的打擊力度,2006年至2009年期間,因為非法開墾濕地被判刑的人達到30人,『毀濕開荒』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保護區分成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部分,其中核心區要求純天然無人為活動,緩衝區在核心區周邊屬有人為活動的地方,再次是實驗區,有村屯、老百姓居住和耕地。
鄭志剛說,報道涉及的區域主要是在實驗區的耕地,這些是保護區成立前就居住在此的居民開墾的耕地。近年來,地價和糧食價格走高,不排除會有少部分農民在地頭蠶食濕地的情況,但保護區在當地的業務管理站每天都有工作人員騎著摩托車巡視。針對媒體反映的情況,他們已組織力量開展排查。
此外,記者了解到,同江市有關方面針對媒體報道的八岔鄉『毀濕開荒』問題,也已迅速開展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將於近期公布。
三江濕地位於黑龍江及烏蘇裡江交匯處,境內大小河流50多條,湖泡200多個,沼澤遍地,是我國東北端一塊面積最大、原始風貌最典型的低地高寒濕地,也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和繁衍棲息地,對我國商品糧主產區三江平原的水源、氣候等生態保護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