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毒油黑作坊查封次日囂張開工 道外區質監局:我們一個部門管不了
2011-08-19 09:24:57 來源:生活報  作者:魯明明 張同 高中華 張小軍 胡彥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作坊的工人正在轉運地溝油

  生活報8月19日訊 『你們曝光的地溝油黑作坊今天一早又開工了!管理部門不是已經查封了嗎?檢查到底有沒有用啊?他們已經開始轉運毒油了!』今天7時許,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聯勝村的一位村民打電話氣憤地對記者說。記者通知哈市道外區環保執法人員後趕往現場。

  8時許,記者一行再次來到黑作坊所在地,看到老杜家的小煙囪冒著黑煙,臭味已經飄過阿什河,彌漫到了豐果村。進入黑作坊,與昨日滿屋爛肉、臭氣熏天的場景沒有任何變化。此時,黑作坊院內停著兩輛大貨車,三名工人正在將成桶的毒油往車上裝,一輛貨車已裝了50多桶。見到記者,李波先是吃驚地說:『你們咋又來了?』繼而嘻嘻哈哈地應付起來。她說家裡還有1500多公斤爛肉,以為執法部門昨天查過了今天就不會來了,所以就早早地開始煉油,想把爛肉都處理掉。記者問李波准備把這些油運到哪裡時,她回答說,先拉走然後再想辦法。道外區環保局工作人員表示,只能責令業主摘掉煙囪,對業主如何處理毒油無權進行處理。目睹裝滿毒油的一輛貨車駛離現場,記者撥打了道外區質量監督局的電話。這時,李波的丈夫杜幸瑞出現了,他竟聲稱自己會盡快把各種執照辦下來,換個地方繼續生產這種油。

  中午時分,道外區質監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要求黑作坊老板杜幸瑞、李波交代煉制地溝油的豬下水、臭肉、餐廚垃圾等來源,以及地溝油銷往何處。對此,李波一改昨日『一問三不知』,『我們沒有任何經營手續,現在已經自行拆除生產設備,沒什麼可查的,你們走吧。』其間,杜幸瑞趁著質監局執法人員不備溜走。

  隨後,道外區質監局監督二科科長楊麗莉要求李波出示黑窩點生產、銷售地溝油的賬目,李波表示沒有往來賬目,都是等飼料廠派人自己來收。對此,楊麗莉表示,『沒有賬目很難查,需要公安部門配合。此外,黑作坊內大量爛肉極易造成污染、引發疾病,應由衛生防疫、農委等部門現場監督、依法銷毀。』

  質監局執法人員拆除黑作坊內的生產設備後貼上了封條,同時要求杜幸瑞、李波到道外區質監局接受進一步調查。

  執法取締過程中,道外區質監局建議,區政府應成立聯合調查組,摸清地溝油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對發現的問題追查到底,對黑窩點一律取締。以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場所為重點,嚴肅查處經營假冒偽劣和來源不明食用油的行為。對使用地溝油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依法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市民質疑監管缺位 強烈關注毒油流向

  今天,《這裡暗藏地溝油下水油黑作坊!》一文見報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市民紛紛打電話強烈譴責黑作坊的無良行為,並質疑管理部門缺位,對毒油去向表示強烈關注。

  采訪中,多位村民表示,這裡的黑作坊,他們早就向相關管理部門舉報過,但基本都是無人過問。『上次你們不也報過一家搞食品加工的黑作坊嗎?竟然是管理部門給那家小黑作坊發的營業執照。』

  『這是報紙給曝光了,管理部門纔出現。第一天,道外區水務部門、環保部門進行了處理;第二天質監部門也派人進行處理,但其他負有管理責任的多個部門,卻一直都沒有露面。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各管理部門也是只管自己那一攤兒,很少主動提出向其他部門通報情況,或協調相關部門同時介入解決問題。』采訪中,村民們紛紛質疑相關部門管理缺位,『不僅僅是「各掃門前雪」的問題,誰都不想沾其他部門的事兒,怕觸碰了已經得到利益的人。』舉報人龔先生說。與此同時,市民們更加關注黑作坊生產的毒油流向,『什麼時候纔能調查清楚啊!都不敢去小飯店吃飯了,整天提心吊膽,相關部門趕快行動吧!』


   黑作坊老板娘李波自稱:一夏天賣十多噸毒油主要銷往哈市和綏化兩家飼料廠

地溝油半成品

李波口中的『成品油』

  接到村民舉報,記者與相關執法人員再次來到黑作坊。看到毒油基本被運走,丈夫溜走,李波的態度也開始變化。她說自己家已經被關停了,所有人都可以離開了。

  隨後,記者對李波進行了簡短的采訪。李波表示,她家的爛肉有的是屠宰點送來的,其餘的是他們每天上午9點多去南衛生馬路菜市場,從38號攤位開始,一個攤位一個攤位收上來的。加工後的毒油以每斤8毛錢、肉餅以每斤1元錢的價格對外出售。

  記者:來收油的都是誰?

  李波:有一個人自稱是香坊區幸福鄉飼料廠的,叫什麼不知道。還有一個是綏化一家飼料廠的工作人員,姓邢。

  記者:油都用來做什麼?是否賣到了其他地方?

  李波:來買油的人說是拉回去做飼料,但我也不知道怎麼做。至於拉走後有沒有倒手賣掉,是不是真的只用來做飼料,我就不清楚了。

  記者:總共賣出去多少油了?

  李波:一個夏天賣了60多桶,將近十幾噸吧。

  記者:生產這樣的油,知不知道會產生很大的危害?

  李波:知道這樣做不對,這回被查封後再也不乾了。但我這只是家小作坊,比起哈市大的毒油加工點,簡直就不值一提。

  記者:乾了這麼長時間,有沒有被執法部門查過?怎麼處罰的?

  李波:沈默不回答……

  看看德英美日如何整治地溝油

  從產到收記錄在案私自買賣立即停業

  地溝油曾毒害過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但經過有效的公共政策設計和執行,地溝油在多數發達國家已經銷聲匿跡。這些國家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首先,利用公共政策工具從源頭管控。

  德國規定,餐館開業前必須與政府簽署『泔水回收合同』,產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須有『身份證』,從產出、回收到利用都嚴格記錄在案。

  在美國,餐飲企業如果私自將廚餘廢油賣給非法機構或個人,一經發現將被停業。

  在英國,如果餐飲企業將廚餘廢油倒入下水管道,無論數量多少,都將被處以高額罰款。

  其次,利用公共政策工具疏導,利用市場機制處理廚餘廢油。

  日本政府主抓三項工作:統一協調,幫助專業回收公司能夠以極低的價格從餐飲企業回收廚餘廢油;提供政府補貼,幫助回收企業提高技術能力,能夠有效地把廚餘廢油轉化為生物燃料等;政府提供擔保,保證提煉出的產品銷售價格。

  第三,利用公共政策工具加強教育,從每家每戶的廚房開始,避免廚餘廢油流入下水管道。

  在英國住宅區,經常能發現一種藍色大廢油收集桶。與傾倒別的垃圾一樣,居民們已經習慣地將廚餘廢油傾倒在這種桶中。

  學學加拿大怎麼杜絕地溝油回餐桌

  公司回收做肥皂絕對不會再入口

  加拿大多倫多的中餐館老板劉大海從來沒為自己廚房廢油和泔水的處理發過愁,因為有專門的回收公司定期來收。回收公司也從來不為回收產品的去向發愁,因為會有專業公司來處理。專業公司更不為自己『變廢為寶』產品的銷路發愁,因為物美價廉的產品從來不乏買主。因為有一條完善的回收產業鏈,在加拿大幾乎沒有人對地溝油的回收和去向問題懮心忡忡。

  第一步:廢油、泔水由指定公司回收

  劉大海經營的小吃店在多倫多市華人聚集的世嘉堡地區,飯店外不遠處有一個廢油桶,專門用來回收這個商業區中所有飯店的廢油。劉大海說,在加拿大的每個商業區,只要有飯店,就必定要設立一個這樣的廢油回收桶,專門收集烹調剩油與抽油煙機等設備裡的廢油;餐館每天打烊後會將廢油倒到這裡,而回收費用已經包含在餐館的租金裡。

  劉大海強調,這個廢油桶只回收烹調廢油,泔水則另有回收處。記者在店中看到,在廚房一角有專門的泔水回收口,這個口的下面連著一個埋於地下的泔水桶。劉大海說,泔水桶是政府規定必須安裝的,安裝費用為1300加元(1加元合1.02美元),如果不安裝則將面臨5000加元的罰款。泔水的回收要交費,泔水桶快滿時,他會給回收公司打電話,後者前來回收並收取100加元的費用。

  劉大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月要出100加元用於收泔水,另外還要出800加元用於清洗吸油煙機,這些固定開支不算多。

  第二步:加工制成肥料、肥皂

  在劉大海的飯店裡,記者遇到了前來收泔水的兩位工人。他們介紹說,回收的泔水要在公司裡用專門的機器進行過濾,將殘渣和油分離出來,然後送到不同的公司去處理。由於回收設備得到了政府的技術支持,所以每周都會有專人來檢查處理設備的運轉情況。除了飯店的廢油和泔水外,家庭廢油和泔水處理的情況也很類似。市民把廢油注入密封容器中,送到回收站,而泔水回收則由市政垃圾回收公司負責。

  回收公司將泔水與廢油分類後立即送往不同的企業。比如食用垃圾就送往生物廢物處理公司,將垃圾加工成綠色有機肥料;泔水油則送到生物燃料生產公司,制成肥皂、潤滑油、飼料添加劑等。

  最關鍵:研發技術強市場運作好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一個成立於1994年的非盈利性非政府組織,叫安大略省環境技術中心,其作用是促進成熟的環保技術的市場化。目前處理泔水油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但如何檢驗這些技術以及在通過檢驗後如何快速市場化,都是需要政府或者中介機構從中運作的,該中心就承擔了這樣的作用。此外,該中心還在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預防區域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完整的回收產業鏈作用下,加拿大杜絕了地溝油回餐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