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廢塑料的大貨車准備開往省外。
生活報8月23日訊 在哈市道外區豐果村鋪天蓋地的廢塑料回收加工背後,是一條在業界早已不是秘密,卻游離於公眾視線之外的灰色產業鏈。按照一位熟知此類生意的劉先生的說法,廢料從回收到生產、使用,大致鏈條是:廢舊塑料收購站——專門粉碎廢舊塑料的企業——生產瓶坯的企業——礦泉水瓶生產廠家——灌裝飲料流向市場。
因回收的廢舊塑料衛生不達標,能夠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國家早就規定,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原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及受污染的原料。然而,連續幾天,記者通過多方線索,獲悉在哈市道外區塑料制品一條街上,多家商店出售用回收的廢塑塑料制成的礦泉水瓶,他們稱其為再生瓶,這些再生瓶大多被用來灌裝色素碳酸飲料,銷往哈市周邊縣市和農村。
被壓縮後的塑料瓶打包後等待發往外地。
用回收瓶一噸能省4000元
『這種瓶子是用回收的廢塑料做的,成本低,兩毛多錢,純塑料原料加工的飲料瓶三毛多錢一個。看你的飲料賣到哪兒,賣到城市,用好的,往農村整,用回收的就行,便宜!裝上帶色的碳酸飲料,再糊上能擋住大半瓶身的商標,一般人根本看不出瓶子的貓膩。』男店主的『直言不諱』,讓人感覺分外刺耳。
8月22日中午,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南和街44號的新利達塑料制品經銷部,店裡擺放著各種塑料瓶。一聽記者在農村鄉鎮加工飲料,男店主拿起一個塑料瓶說,如果生產的飲料賣往農村,用這種瓶子最劃算。『這個塑料瓶整個瓶身顏色混濁,沒有一點光澤,仔細看會發現上面有一個個黑色的小點。』男店主拿著純原料和回收塑料做成的兩個瓶子幫記者比較著。
『這樣的瓶子,裝飲料能行嗎?』面對記者的質疑,男店主說:『你裝帶色的碳酸飲料,再糊上能擋住大半瓶身的商標,甭管城裡人還是農村人,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別裝水,看著太髒,人家不會買;果汁也不行,含水少,這種瓶子太軟,橕不住。外縣和農村現在辦紅白事,都用這種飲料,便宜!』此外他還表示,飲料商標他也能生產。
在這條街上,記者又走訪了其他幾家塑料制品商店後發現,回收瓶和原料瓶一起售賣的情況較為普遍。『回收瓶每噸的成本只有八千元,而原料瓶每噸的成本要達到1.2萬元左右。』這是多家店主透露的行業內幕。
廢舊塑料加工成的飲料瓶。
『摻了回收料,你也看不出來』
在哈市道外區南和街27號的東方塑料制品經銷部,聽說其他商家純原料加工的瓶子賣給記者三毛三時,女店主不屑地說:『這個價錢,敢說是純原料的,你能信嗎?關鍵是,就算摻了回收料,一般人也看不出來。除非進行科學檢測,可是一般做飲料、礦泉水的小作坊,誰關心瓶子是否合格?』
據該女店主介紹,她加工的飲料瓶,兩毛五一個,加蓋兩毛八。聽說記者要開礦泉水加工廠,該女店主表示,礦泉水瓶也能做,隨後邊說邊拿出一個藍色塑料制品,形狀類似試管。『拿這個能吹成瓶子,吹出來呈淡淡的藍色,現在市面上正規廠家的礦泉水瓶也是淡藍色,所以不容易分辨。』當記者感嘆肉眼很難分辨時,女店主說:『你仔細看,有黑色的小點,不仔細瞅,根本看不出來。』記者仔細一看,原料上確實有一個個不易被看清的小黑點。
與此同時,記者在這家店裡還發現了多種商標,一卷卷地放在角落裡。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帶顏色的吸管。當記者詢問,該店的工廠在哪時,女店主神秘一笑:『我家工廠在大慶,沒法帶你去。』此外,記者在走訪南和街塑料制品店時注意到,在很多商家的貨架上,都擺放著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超薄塑料袋。『檢查了,就被收走一批,風聲過了,照樣賣。』一位女店主滿不在乎地說。
廢舊塑料加工成的兒童玩具。
超低價兒童玩具渾身是毒
『市面上賣的一元兩元的兒童塑料玩具,都是用廢塑料加工的。這些玩具上面沒有廠名廠址,外形看起來挺大,價格便宜得嚇人,給孩子玩,太坑人了。』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本地『加工』水平有限,只能生產瓶子類的塑料產品,『高級』一點的產品如玩具等,則需要發到省外去加工。
22日,記者在哈市香坊區省醫院附近的天橋處,發現了超低價兒童玩具。巴掌大的塑料警車一元錢,一個五顏六色的大塑料公交車,三元錢……記者拿起玩具警車後發現,這個玩具非常輕,風一吹就會掉落,車體呈灰白色,做工十分粗糙,並且布滿了小黑點。湊近一聞,還有難聞的氣味。賣玩具的女子說,因為這些玩具很便宜,很多路過的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兩個,但被問到這些玩具從哪上的貨時,該女子閉口不答。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價格低廉的玩具大多是從南方發過來的,『在當地,這些用回收塑料加工成的玩具都按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