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重新調整水利項目,增加投資三十四億元
未來五年,大慶水利將步入跨越發展時期
投資百億建十大水利工程
●主城區和主力油田防洪達到百年一遇標准
●建設1000萬畝旱澇保收田,糧食產量達到150億斤
●擴建、規劃建設東城水庫二期工程
●建設11個城市供水的備用水源
●建設東城水廠二期,每日向東城供水30萬噸以上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水質達標率均實現100%
●在東西城區各建一條大運河,總長達105公裡
東北網8月24日訊 未來五年,將是大慶水利跨越發展時期。8月17日,為落實全省水利建設工作大慶現場會精神,全市水利工作會議在市水務局召開,大慶市重新調整『十二五』水利項目,將計劃投資由原來的66億元調整為100億元,10大水利工程的投資也都有了更具體的分配計劃。
『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大慶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利保障。』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的10大水利工程,包括推進城市防洪和兩江堤防達標、千萬畝旱澇保收田、東城區城市供水水源、南引水庫烏爾塔南泡工業水源地、城市備用水源、城市優質供水、農村飲水安全、城區河湖水系連通、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水利信息化項目等,全面保障大慶『水安、水足、水優、水活』。
其中,投資20億元,加高培厚松嫩乾堤防。修建安肇新河堤防,整修5座滯洪區,整修雙陽河堤防和修復烏雙下游水毀工程,使縣城和鄉鎮松嫩乾堤防洪標准達50年一遇。完成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使主城區和主力油田防洪標准達到100年一遇。
投資15億元,建設1000萬畝旱澇保收田。其中有500萬畝為膜下滴灌,400萬畝為噴灌,100萬畝水田,治理澇區190萬畝,從而使水灌溉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90%以上。農村的水利工程化程度達70%以上,糧食產量達到150億斤,支持省1500億斤糧食產能建設。
投資15億元,用於東城區城市供水工程。結合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引嫩骨乾工程擴建,擴建、規劃建設東城水庫二期工程,形成一個面積達60平方公裡,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的大型地表水源地,用以保障東城區、龍鳳、臥裡屯地區城市供水安全。
投資5億元,用於南引水庫工程建設,增加其蓄水能力,提高防洪、灌溉、育葦、養殖、生態等效益。近期內,使烏爾塔南泡面積達到54平方公裡,庫容1億立方米,每天向慶南新城工業供水量達到10萬噸。遠期,使烏爾塔泡每天可向慶南新城工業供水26萬噸。
投資2億元,建設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已經確定以西水源等11個地下水源,作為我市城市供水的備用水源,並對水源井、供水設施和管網進行必要的更新維護。
投資15億元,進行城市優質供水工程建設。未來5年,我市將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105公裡,完成現有淨水廠114萬噸每日處理工藝昇級改造,使出水水質達到國家106項標准。
建設東城水廠二期工程,使東城區日供水能力達30萬噸以上。
投資7億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2012年至2013年,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523處,使23.31萬人受益。2014年-2015年解決1005處農村飲水不安全村屯,受益人口達45萬人。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水質達標率均實現100%。
投資15億元,建設城區河湖連通工程。在東西城區各建一條大運河,總長達105公裡。河寬為50至100米,實現『東西互濟,南北暢通』,在主城區構建『六縱一橫』河湖水系連通網絡。投資5億元,建設水土保持生態壞境工程。到2015年有效治理率達到60%。
投資1億元,建設水利信息化項目,昇級防洪指揮決策系統,完善水資源監控管理系統和地下水動態監測體系等,以水利信息化推動水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