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柏凡露 記者張強)苦苣、芥蘭、西蘭花、吊瓜、香芹、西生菜……這些從前只能靠從外省市引進且價格頗高的特菜品種,如今全部在哈爾濱市落地生根,成了地地道道道的地產『大陸菜』。24日,記者從南崗區獲悉,哈爾濱市最大的無公害蔬菜棚室生產基地將於明年初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預計到明年4月中下旬,市民就可吃到新鮮、安全的『頭茬兒』地產特菜。
地產特菜種植標准高於『國標』
據介紹,今年哈爾濱市南崗區投資2.06億元建設了紅星、興隆、紅旗中沃3個佔地面積5000畝的集中連片棚室蔬菜生產基地,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大棚、溫室以及園區內外相關水、電、路、渠等配套附屬設施建設。因哈西客站建設被征地而停產達3年之久的原紅星村特菜,也將全部遷至該基地重新種植。
據南崗區農技站朱繼先站長介紹,這個棚室生產基地主要以種植特菜為主,為保證蔬菜的安全、無公害,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將嚴格按照哈爾濱市的地方標准執行。對蔬菜種植土壤的選擇,對農藥、化肥、激素及植物生產調節劑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目前市民普遍關心的蔬菜用藥安全期、農藥殘留等各個環節的各項標准,都將嚴格執行。朱繼先說,目前哈爾濱市采用的這個標准已高於國家相關標准,保證了地產特菜的安全和無公害蔬菜的品質。
新鮮菜每年多吃兩個月
『南菜北種、洋菜中種、野菜家種』,在即將投用的特菜生產基地,無論是洋菜、南菜還是野菜,都可覓得到身影。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地產的蔬菜種類已由從前的18種增加到了39種,除豆角、茄子、西紅柿等常見的地產菜外,西生菜、木耳菜、苦苣、芥蘭這些從前市場上少而貴的特菜,都已經在哈爾濱市成功種植,成為冰城市民餐桌上地道的地產菜。
朱繼先說,特菜本身具有生長期短、更新快、受污染低、安全度高的特點,棚室種植更可以保證蔬菜受病蟲害侵害的機率降低,減少了農藥等的使用,因此相對更加安全。此外,棚室基地的『頭茬兒』菜於4月中下旬就能上市,比普通蔬菜提前了至少一個月,采摘期也延後一個月。這意味著,棚室特菜每年將比普通蔬菜延長兩個月的生產期,市民每年也能多吃上兩個月的新鮮地產特菜。
基地原產淨菜將上各大超市
據了解,這個棚室蔬菜生產基地將於明年初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預計年產新鮮、無公害蔬菜可達2萬餘噸,將全部投入哈爾濱市場,保證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安全、新鮮、便宜的地產特菜。屆時,這個基地生產的特菜將佔到哈爾濱市特菜市場份額的70%以上。
為保證這些地產特菜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該基地還配套建設了兩個『免洗淨菜配送中心』,對部分特菜進行再加工上市,達到淨菜上市標准。預計從明年起,每年將有1200噸『免洗特菜』從這裡走上哈爾濱市各大超市的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