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 昨天,市委副書記、市長林鐸到五常市檢查蔬菜標准化園區建設。林鐸強調,要進一步加快蔬菜產業化發展步伐,充分發揮設施蔬菜經濟效益高的優勢,擴大『菜園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而豐盈市民『菜籃子』。
林鐸一行首先來到五常市紅旗鄉後蘭村溫室蔬菜標准化園區。該園區於今年4月初引進壽光裕民農業技術發展中心進入五常,共同組建了蔬菜合作社,總投資2.5億元,新建了佔地面積6000畝的日光節能溫室2000棟,並於日前投入生產,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溫室蔬菜標准化園區。據了解,園區目前種植的太空椒、西瓜、『曼西娜』西紅柿等6大系列11個品種,多數出自哈市農科院。林鐸興致勃勃地走進節能日光蔬菜溫室,不顧撲面而來的熱氣,詳細向工作人員詢問每棟溫室的投入、產出情況。得知這種采用壽光市第五代技術建設的溫室,每棟總投入6萬元,其中農民只需投入兩萬元,其他由省、市和裕民農業技術發展中心投資,他十分高興,認為這是發展蔬菜產業的一條有效途徑,應進一步探索。工作人員介紹說,該棟溫室種植的是從荷蘭引進的『布利塔』茄子,每個茄子重達七八兩,一棟大棚可產茄子7萬斤,收入可達7萬元,如果返季節供應,收入將更加可觀。林鐸指出,高品質的農產品要把淨菜上市、包裝和銷售環節做好,實現的增值效益應讓農民賺取,這樣既可以提高蔬菜種植的效益,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拉林鎮民豐村的高科技聚光蓄熱節能溫室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據了解,該村正在新建的聚光節能溫室將達到1500棟,全部建成後年產量可達2000萬公斤,由於采取秋菜延後、冬季生產葉菜和春季蔬菜提前上市的名優特菜三茬栽培模式,年可實現產值5000萬元。同時,該村還建設了露地蔬菜標准化園區,目前種植的大白菜已經長出24個葉片。在詳細了解該村蔬菜標准化園區建設、檢查了窖貯設施後,林鐸強調,蔬菜產業是關系民生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要通過科學種植、反季節上市和窖貯等方法,起到滿足市民需求、穩定市場物價的作用,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豐盈市民『菜籃子』。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兩圈一帶』和市郊『糧菜換位』步伐,通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少良陪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