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9月2日訊 『面對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雙重任務,全區上下要善於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在發展中研究對策,牢牢把握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推進林區第三次創業。』在停止主伐面前,友好區委、區政府就如何做好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重新理清了發展思路,並提出了『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再造優勢』的奮斗目標。
今年以來,這個區結合自身優勢,整合資源要素,把重點放在大力發展森林食品、生態農牧、木材精深加工、紡織、礦產開發及建材等特色產業上,堅持走高端化的發展路子,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尋求突破。
培育森林食品業,形成產業發展強勢。高起點、大力度打造藍莓種植基地,按照科技化、產業化、現代化的要求發展藍莓產業,目前二期規劃的6000畝藍莓種植任務已全部完成。從研發高端產品、培育品牌出發,豐園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果仁果酒深加工生產線已正式投產,年生產藍莓果酒、果汁2000噸;引進大連新世紀、上海榮善、豐園森林食品三大龍頭企業開發森林食品產業,食用菌已發展到4000萬袋。榮善集團年產700萬袋金針菇工廠化生產項目即將投產。
推進生態農牧業,叫響綠特品牌。利用10萬畝土地,建成酸菜、淀粉、玉米等龍頭加工企業,東安酸菜食品廠年生產酸菜1萬噸、嘉禾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淀粉1萬噸、祺達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速凍粘玉米500萬穗;引進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年加工雞蛋1萬噸,生產的蛋黃粉、全蛋粉等產品遠銷北京、廣州、上海等地,極大地帶動了本地及周邊地區養殖戶的積極性。目前,這個區蛋雞存欄100萬餘只;扶持恆泰牧業、鑫宇科技公司爭取國家支持,實施肉制品深加工改造項目,帶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全區特種豬存欄達到1.6萬頭。做強木材精深加工業,提昇產品競爭力。以家具、木制工藝品為重點對木材加工企業,進行了優化整合昇級,淘汰了產品加工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低和市場競爭力低的『三低』企業;扶持華麗、華龍、翔龍木業、華峰門業等深加工企業進行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在原料、融資、市場開拓方面進行重點傾斜;幫助凱銳林、柏成等木制工藝品加工企業實施了品牌戰略,促進提檔昇級,擴大規模。
發展紡織業,夯實區域經濟發展基礎。去年改擴建的天和紡織廠年產紗錠規模7萬錠,產值達1.5億元。為不斷加快紡織業提檔昇級,促進產業鏈的延伸,今年,10萬錠紗的技改擴建任務如期完成,8月底前達產達效;與天和紡織廠簽訂的年產2000萬米織布項目,年內開工投產1000萬米;40臺渦(氣)流紡項目土建施工已開始,明年底紡紗達到20萬錠規模,產值6個億以上。在此基礎上,該區還積極謀劃印染、化纖、麻紡項目,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致力於用三年時間把友好打造成東北紡織行業乃至全國滌粘紡織的龍頭。
開發礦產及建材業,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依托現有礦產資源,提高准入門檻,優化整合礦產采選企業,打造友翠礦業發展經濟帶。目前,該區已建成北岩、群星、新興礦業等5戶選礦企業。並充分利用電廠粉煤灰資源,引進神華等磚廠、瓦廠、水泥廠,形成年產5萬立方米牆體材料、2萬平方米瓦、8000噸水泥的規模,將礦產建材業培養成為又一具有規模優勢的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這個區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經濟轉型提供持續動力。今年,該區加大工作力度,創新招商方式,引進織布和渦流紡、肉制品深加工、免燒磚生產等6個項目落地,簽約額達11億元,年內即可實現增加值9650萬元。同時,青楊林場旅游觀光農業、沼氣提純天然氣、木絲水泥板、綠色造紙等項目正在對接洽談,投資意向已初步達成。為了確保招商項目如期開工,他們變冬閑為冬忙,在去年基本建設結束後,即刻著手今年項目建設的多項准備工作,對今年開工項目的建設原料、用地審批、施工隊伍等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今年共開工新建項目4個,續建項目1個,投資總額2.7443億元。現已完成投資9574萬元,拉動全區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