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4日訊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在外上大學的張昕媛暑假回到家鄉鶴崗,看著家門口一池碧綠中點點粉紅的荷花,禁不住隨口吟念著《荷塘月色》中的美文。『家鄉的變化太大了!過去黑乎乎的煤泥溝,現在變成了荷花池,太美了!』
張昕媛家住興安煤礦居民區,緊鄰鶴崗市『南大門』出城公路,人們習慣叫它『南風景』。然而幾十年來,洗煤廠排放的黑乎乎煤泥湯裹挾著生活廢水流經這裡,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大家戲稱:『南風景』成了『難風景』。
為徹底改變城市環境,今年初,鶴崗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三優』文明城,集中力量對城市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公園建設實施改造,打造濱水森林城市。新上任的市委書記杜吉明經過多次現場踏查,提出充分利用鶴崗市現有的水資源優勢,大面積栽植荷花,營造城市新景觀,實現荷香滿煤城。
4月,整治城市環境的第一場戰役『治理南大門專項行動』打響。治理煤泥溝首先要從源頭抓起,據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洗煤企業清洗1噸原煤要使用2~3噸水,排放煤泥水不但對周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而且流走的煤泥也是一種可利用資源。通過幾個月的治理,鶴崗市37家洗煤企業洗煤廢水全部實現閉路循環,年減排廢水600餘萬噸,回收煤泥40萬噸,在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同時,又為洗煤企業創造了不菲的財富。
市水務局承擔南大門迎賓大道景觀帶及清源湖生態景區荷花池二期工程荷花、蓮花栽種工作,共修建荷蓮花池16.6萬平方米,栽種荷花3.3萬株、蓮花1.5萬株。在南大門小鶴立河和煤泥溝河道整治及荷花池建設中,他們高標准規劃,連續奮戰52天,完成投資192.6萬元,對小鶴立河、煤泥溝清淤拓寬治理1.61萬延長米,建設兩個荷花池共計6.6萬平方米,水面面積達55畝,工程土方量累計26萬立方米。專門從河北請來了種植荷花的專家及技術人員,強化管護,及時施肥促長、防治病蟲害,目前荷花和睡蓮長勢良好,已全面盛開,昔日的煤泥溝已成為市民和游客觀光駐足的好去處。與此同時,清源湖景區荷、蓮花池二期工程也在推進實施中,共完成投資300萬元,包括荷花池土方、棧橋亭臺、噴泉和荷花種植四項工作。荷花種植面積將由原來的2萬平方米擴建至10萬平方米,點綴式種植荷花1萬株、蓮花5000株。
8月31日,記者來到清源湖生態景區,10萬平方米荷塘大小相連、錯落有致,蒲綠荷紅,岸柳低垂,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荷塘建成以來,每天賞荷游人絡繹不絕,很多人甚至專程來荷塘看荷花。
改建後的天水湖公園最引人入勝的景觀,是大湖湖面及公園東側栽植的荷花和紅、黃、粉、白四種顏色的睡蓮,形成了鶴崗城區獨具品位的景觀。目前,天水湖上,如傘荷葉、碧綠蓮蓬已鋪滿水面,碧荷、粉蓮也已陸續綻放,與周圍的島、橋、水、瀑、樹、石相映成趣,園因水而生色,水因荷而增艷。
在『南大門』迎賓大道東側,6.6萬平方米荷塘成為景觀帶上最靚麗的一顆明珠,陣陣微風中,荷葉如盤、荷花點點、荷香四溢,構成了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如畫美景。70多歲的王大爺領著小孫子一邊欣賞著荷花,一邊感嘆:『能在北方引進、種植荷花、蓮花,而且當年種上、當年開花,真是不容易!如今的南風景真的有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