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土豆『何首烏』現身市場 藥價飛漲催生中藥制假
2011-09-05 09:13:06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王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鑒別真假中藥。陳南攝

  東北網9月5日訊 中藥價格連續上漲被指成了『貴族藥』。買藥的人少了,藥店的批藥量也在遞減,面臨著中藥市場的『蕭條』景象,部分藥材批發商開始在藥材做起了摻假造假的文章。假中藥,是如何產生的?其背後又存在著怎樣的利益鏈?記者經過調查揭開了其背後黑幕。

  造假中藥淨賺10倍利

  9月1日,記者來到位於道外區的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地區唯一一個中藥材集散地三棵樹中藥材批發市場。中藥材的連連漲價,擊退了支持『國藥』消費者的熱情,面對中藥材市場當下的不景氣,經營中藥材長達20餘年的經銷商張斌(化名)也頗感無奈。

  張斌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中藥的造假確實有點多,漲價催生了部分商家動腦筋造假,市場上最常用的中藥材有六七百種,哈爾濱藥店所售的則達三四百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性,就連常年跑藥的藥商也不敢說全都熟悉,所以想要在中藥材裡做點『文章』,難度並不大。

  張斌手拿一些經過處理的假中藥給記者看:桑樹枝成了丹參,木須根成了淮山藥,菟絲子攙沙,土豆雕刻成何首烏……張斌隨手抓起一把菟絲子,記者看到,菟絲子的大小猶如沙粒,攤在手上很難分辨。張斌坦言,『這些假中藥經過簡單處理,至少可以淨賺10倍利。』

  『黑中藥』多含化學品

  市藥監局稽查支隊支隊長曹明俐告訴記者,稽查支隊破獲的許多假中藥案件都在藥店的銷售環節,年查獲假中藥材的案件可達二三十起。曹明俐說,造假者通過多重手段,可以制造出外形與藥材十分形似的假藥,『光靠肉眼業內人士也難辨真假』。

  采訪中,中藥材經銷商張斌向記者透露部分業內所能識別的造假手段:用白蘿卜冒充人參,用蛋清、銀耳、色素等加工制成的假鹿茸,用豬皮等下腳料熬制阿膠,用煮軟的土豆壓制天麻,還有用面粉做出的冬蟲夏草。這些假藥還要用硫磺、硫酸鎂、明礬等有毒化學物質以及滑石粉、雜草等物的『加工』和『美容』後,纔流入市場。

  飛漲藥價催生更多造假

  假中藥緣何一下子多了起來?采訪中,10餘家名中藥材經銷商均表示:中藥材價格的連年上漲不光給市民帶來了巨大壓力,它的另一個副作用也已凸顯出來,那就是摻假造假。

  中藥材經銷商張斌說,中藥材進入市場的中間環節其實很少。藥農的供貨成本價加上物流、損耗和人工再加上加工費等費用,到一二級批發商的手裡再批給藥店最多加價10%,而藥店的中藥材零售價格最少要加價100%。張斌坦言,『賣藥的利益都被零售商賺走了,部分批發商只能從造假上動歪腦筋。』

  分析中藥價格上漲原因,三棵樹中藥材市場行業協會會長王連生認為,自然災害導致南方藥材減產、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市場需求量增加、東南亞新增市場對中藥材的認可都是中藥價格一路飛漲的原因,另外,今年『炒藥者』故意囤積也成為中藥材價格上漲的一大因素。王連生說:『單單是因為需求增加,人工成本加大是不可能出現太子參一年漲十倍的現象的,民間資金注入成為目前公認的原因。但國家對於中藥材還沒有調控,這就給炒藥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六七月很多新藥正上市,以往貨源充足的季節價格也會便宜,但一旦「被投資」,價格反而會上漲。』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