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訊 開學了,冰城多個名校的很多家長上演『孟母三遷』,古代為擇鄰,如今為擇校。
孩子上學家長搬遷忙
8月底9月初,哈市各中小學陸續開學。近日冰城家有新生的市民不少正忙著搬遷,或喜遷新居,或租房,或搬進二手房,上演現代版的『孟母三遷』。只不過古代孟母是為了擇鄰,而今的父母卻是為了擇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為了孩子上名校,早已在一兩年前花巨資在學區內買了房子,選擇傳統名校的,大多買的是二手房,抑或是N手房;選在哈西、群力、江北的新區名校的,基本上買的都是新居;而選擇民辦名校的,買新房、二手房和在學校附近租房的,都有。家長們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竭盡所能。
投入巨大就為距離近
楊女士去年花了數十萬在歐洲新城買了一個二手房,為的就是孩子今年能上歐洲新城經緯小學。今年3月,楊女士開始給房子裝修,5月末裝修完畢。之後楊女士找了專業的裝修污染檢測公司,在家裝環保合格後,在開學前楊女士一家搬進了新家。
楊女士說:『新家離學校很近,從家到學校步行僅需要5分鍾,這樣每天早上都可以讓孩子多睡一會,實在是省心省力。』
此外,住得離學校近,讓老人接送孩子非常安全,楊女士和丈夫也很安心,同時,孩子放學了不用把時間浪費在路上,玩的時間也變多了。
家長隨孩子學校『安家』
家長趙女士也很贊同這種做法。『現代人工作繁忙,並且心理壓力也大。距離的遠近,直接決定了能否把一件事堅持到底。』趙女士認為,住得近,省事很多,這是常規心態。趙女士的女兒今年考上了哈工大附中,為了方便接送孩子,馮女士一家在復華三道街上租了一所房子,使用面積50多平方米的兩室,月租金1300元,房租雖然有些貴,但的確讓孩子免於奔波之苦,而且周圍的課外輔導機構很多,離租的房子也很近,方便多了。
記者調查采訪發現,不僅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舉家搬遷,今年昇上初中,或者昇上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家也隨著『漂移』。孩子在哪裡讀書,就在哪裡安家,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孫先生的兒子今年小昇初考上了松雷中學,原本一家人住南崗區和興三道街,如今為了兒子上學方便,在松雷中學附近的金色萊茵租了一套房子住。
搬家值不值,因人而異
從擇校到搬家,現代版的『孟母三遷』,到底值不值得?很多市民表示,見仁見智,有條件的家庭固然可以這麼做,但沒條件的也未必要跟風。
據了解,很多租房的家長,都有原本自己的房子,為了孩子上學平白多了租房的成本,但他們都表示,雖然租房子花了很多錢,但卻賺回很多『無形的成本』,比如精力、時間等。『真的很難算清值不值,只能說是有得有失。』
有教育專家認為,這樣做值不值,因人而異。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希望很高,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家住得離學校近,孩子能有更充分的睡眠,且減少了在路上塞車、吸廢氣的時間,這當然是好事。不過,住得遠的孩子,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也有利於身體健康,況且不少奔波在路上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決定學習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校教育外,最根本的還是在家庭教育和學生自身的努力,家離學校的遠近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