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新康高架橋提前35天竣工通車 去機場更順暢
2011-09-06 10:23: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左靚 白林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仰視新康高架橋
 
新康高架橋上橋口
 
新康高架橋

  5日,在『路橋精神』的鼓舞下,在城建工人140天的緊張施工後,哈爾濱新康高架橋正式竣工通車,比預期提前了35天。新橋的建成使去往機場方向的一部分車輛從二環橋直接分流到了新康高架橋上,使平日車流滯緩的二環橋變暢通了。

  『哈爾濱的路橋精神,是大慶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也是闖關東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省委書記吉炳軒說,在極寒地區,施工難度這麼大,施工速度這麼快,又能夠保證質量,如果沒有一種吃苦耐勞、不畏困難、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是不可能建設出來的。一定要認真總結、大力發揚這種路橋精神。

  市民:新橋特別順暢

  今天11時許,記者驅車從林業大學行駛入二環橋,再駛入新康高架橋,沿高架橋左轉至埃德蒙頓路,在臨近道裡公安分局處下橋。記者粗略估算,以3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共用了10分鍾。記者再次驅車返回,由林業大學走和興路二環橋下至武警醫院再轉入埃德蒙頓路,以同樣的速度共用時35分鍾。如此計算,走新橋足足省了25分鍾。

  在高架橋埃德蒙頓路下橋口,私家車主何先生說:『我家在三大動力路,單位在城鄉路,以往從家到單位需要從二環橋下走,由於武警醫院轉盤道經常堵車,所以我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出門。今天趕上了新康高架橋通車,我就從二環橋直接上了高架橋,在橋上特別順暢,上班只用了10多分鍾,以往從橋下走堵車就得近20分鍾。』

  一位出租車司機劉師傅告訴記者:『我以前拉活的時候特別不願意走武警醫院轉盤道,遇上高峰時段從和興路到埃德蒙頓路就得走半個多小時。今天看見高架橋修完,我就從民眾街和康安路交口的匝橋上來,走新橋到埃德蒙頓路也就五分鍾。以後到機場路可以直接從二環橋上新康高架,這就更方便了。』

  由於新康高架橋有多處彎道,交警姜警官提示廣大駕駛員,新康高架橋最高限速為每小時30公裡。『這個匝橋的轉彎半徑和轉彎距離比較小,在橋面上轉彎時一定要降速。下橋要特別注意,在下橋後30米遠就有一處過街人行道,希望駕駛員到那裡減速避讓行人。』姜警官說。

  哈市唯一的四層立交橋

  記者在新康高架橋埃德蒙頓路下橋口處看到,地道橋、地面平交、二環橋和新康高架橋一起形成了四層的立交橋。

  據哈爾濱市建委中部路網指揮部新康高架指揮於顯峰介紹,新康高架橋全長1300米,主橋長度1040米,橋面寬度7米,橋高16.2米,是目前哈市市區內現有鋼筋橋梁最高的四層立交橋。高架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新建和興路高架橋下橋匝道。起點和興路高架橋橋臺,終點康莊橋上橋口,匝道寬8m,單向兩車道,全長140m;二、新建新康立交橋上橋匝橋,起點車站街,終點516鐵路專用線,橋寬8m,單向兩車道,橋長177m;三、改建新陽路與康安路平交路口;四、新建康安橋通往機場路(埃德蒙頓路)高架橋。橋長1060.86m,橋寬8m,單向兩車道。

  『新康高架橋改變該區域節點的交通組織方式,取消原新陽路——康安路交叉口環島,通過信號燈組織地面道路交通,提高直行車輛以及左轉車輛的通過效率;從康安橋上自東向南駛往的埃德蒙頓路方向車輛通過新康高架橋實現快速通過;康安橋自東向北駛往新陽路方向的車輛可提前下橋,沿輔道右轉,有利於疏散交通。』於顯峰說。


  盛夏晝夜搶工期 140天就建完了

  為了保證工期,新康高架橋現場施工人員在今夏超過攝氏30度的高溫天氣下晝夜施工,而工人大都來自青島、山東等沿海城市,對哈市的乾燥炎熱天氣非常不適應。王師傅是青島人,今年是他在哈市工作的第二個年頭,他告訴記者:『我們去年在哈市參與了文昌橋等道橋的施工,但這次施工是最艱難的。今年哈市特別熱,而且雨也少,所以站在橋上感覺太陽曬的皮都要裂開了。』對此,施工單位采取早出工兩小時,中午多休兩小時的錯時施工法來避暑,還把鋼箱梁的焊接作業放在了夜間。並投入3萬多元,為工人們發放了降溫解暑的藥品和水果、飲料。

  同時,哈市建委副主任、中部路網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張曉光也始終堅持在工程建設一線。今年5月22日,由於工作勞累,加之嚴重睡眠不足,張曉光患上了重感冒,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他卻以『沒時間』而推辭,只是就近在醫大四院打了3次點滴;6月中旬的一個深夜,他出現氣短和眩暈等癥狀,住院檢查後發現心髒三根血管有兩根堵塞,其中一根堵塞面積達95%,醫生立即為其做了支架手術。可手術後不到一周時間,他又再次回到工程建設一線。

  在經過了廣大建設者們『五加二』、『白加黑』的晝夜兼程,新康高架橋僅用140天就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比預期提前了35天。

  使用壽命可達100年

  新康高架橋工程處於城市中心繁華地帶,具有交通流量大、施工場地狹小、周邊商家多等特點,施工難度極大。對此,哈市建委中部路網指揮部在道路結構層施工中,引進哈工大研發的碾壓混凝土和快硬混凝土技術,凌晨進行結構層施工,在交通早高峰到來前就可以臨時開放交通,如此循環幾次施工,順利完成了橋下平交路口1萬餘平方米的道路改建任務,較原計劃提前了70天,把道路施工對交通和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點。

  按照設計方案,新康高架橋由和興路向機場路方向行駛的高架橋部分采用鋼箱梁結構,高度為16.23米,最大跨度為74米,最小半徑為100米。鋼箱梁的制作與安裝是整個工程施工的關鍵節點。指揮部在工程啟動之初就開始鋼箱梁制作加工,並派出駐廠人員全程監督質量和進度;在鋼箱梁吊裝過程中,指揮部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全員參與,確保安全和質量。

  新康高架橋最高點相當於5、6層樓高,恰巧又地處十字路口轉彎處,為保證線型順暢並解決冬季機械清雪對防撞牆刮碰可能造成的損壞,指揮部將原設計的常規混凝土防撞牆改為鋼防撞牆,並逐節校正調整,確保線型平順;同時,對鋼防撞牆表面進行了徹底的防腐處理,並采用耐氯離子腐蝕的涂裝材料進行表面涂裝。新康高架橋工程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利用原有基礎結構,在原下橋匝道0-5號樁基礎上建新橋橋柱。在橋梁全部施工任務完成後,指揮部委托哈工大交通學院對新康高架橋進行了動載和靜載多項技術檢測,7臺30噸重的卡車按照指令進行既定動作,對大橋進行的荷載試驗結果證明,其質量沒有問題,橋梁可達到使用100年的設計要求。同時,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對該橋進行了抗震可靠性能評價,確保通行安全。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