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7日訊 免費就業扶持、減免稅收、免收工商管理費、免費就業培訓……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哈市從今年年初開始推出十幾項優惠政策。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學生要想享受這些優惠政策,先要領取新版的《就業失業登記證》。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領證』者寥寥,因此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都與各類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無緣。
『現在大學生不好就業,而該政策是為大學生就業推出的扶持政策,當然希望更多大學生能享受到。』哈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王處長表示,哈市推行《就業失業登記證》大半年了,諮詢的多,但來申領的大學生卻極少,粗略統計剛過一百人。
寧保面子也不要實惠
大學生們面對這麼多創業扶持政策,究竟為何望而卻步?記者深入哈市各高校采訪中,許多大學生表示,看到哈市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的確很動心,不管是創業的優惠還是免費培訓再就業都很給力,但是對於享受優惠卻要先領《就業失業登記證》卻表示有點接受不了。
黑龍江大學畢業生何志成對記者說:『我當年上大學時可是親朋羡慕的對象,現在大學畢業了卻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要是讓他們知道我領了失業證也太沒面子了。』
對為何不尋求政府扶持,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的陳雨玲表示:『享受優惠得先領《就業失業登記證》,但自己剛畢業還未進入社會就宣告失業真是有些接受不了。我問過,這個證將跟隨我,並記載我失業就業的過程,覺得對今後有影響,所以我打算先找份工作試試,實在不行再申領失業證。』
對此,哈市南崗區幾家高校負責就業的教師也直言,現在學校都要保證就業率,所以也不建議和鼓勵學生進行失業登記。
找不到『飯碗』造『飯碗』
這些優惠政策除了就業幫扶外還鼓勵大學生創業。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畢業想創業的大學生極少,大部分願意先找份穩定的工作。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學專業教授唐魁玉表示,隨著全國范圍內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使得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國家制定相應政策,一方面鼓勵企業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另一方面鼓勵和扶持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就大學生群體自身而言,轉變就業觀念也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學生還是以找『飯碗』為主,而沒有自己造『飯碗』的意識。學校和全社會應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幫助他們從傳統的尋找工作轉變為創造工作,再到為別人提供工作。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要轉變思路,揚長避短,結合自身的學歷背景、知識結構和自身具體情況,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新聞鏈接:
領《就業失業登記證》
可享優惠政策多
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從今年4月份開始,正式啟用了新版的《就業失業登記證》。與以往的《再就業優惠證》相比,新版證件是全國統一樣式、統一編號管理,為全國通用。其中證件將記載大學生就業與失業狀況、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接受公共就業人纔服務等情況,屆時大學生憑此證可跨地區享受國家統一規定的相關就業扶持政策。
《就業失業登記證》的最大亮點就是幫扶就業,除了以往收費優惠、小額擔保貸款、免費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指導和服務、申領一次性創業補貼等相應創業扶持政策之外,還新增了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還可享受稅收減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