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6日電(記者張辛欣 王秀瓊 辛林霞)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6日在哈爾濱表示,《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文本已經形成,即將發布實施。未來將根據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特點和規律要求,著力自主創新,加快昇級換代,推動新材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專家表示,新材料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石,中國發展新材料產業的決心及工程規劃將調動起科研人員和企業的積極性,隨之產生的一系列需求將成為新材料產業的又一機遇,該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新材料是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對於支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昇級,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把包括新材料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
為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合作平臺,首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6日至8日在哈爾濱舉行,900多家海內外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會,多所院校將重點發布科研成果。本屆博覽會以『新材料、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組織開展政策解讀、院士報告、技術交流、科研成果發布、經貿洽談等一系列活動。
新材料應用廣泛,幾乎可以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國新材料產業經過幾十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截至2010年底,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了6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20%。
但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依然是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復合材料專家杜善義說,目前中國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產學研用相互脫節,應用困難,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等問題突出。他認為,技術水平、市場需求及資金投入等成為新材料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十二五』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橕和保障。另一方面,中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昇級,將材料工業大國變成材料工業強國。
苗圩說,新材料產業發展將遵循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協調推進、節能環保等5大原則,努力突破制約新材料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著力提高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和軍民融合式發展,加強與下游產業相銜接,重視新材料研發、制備和使用全過程的環境友好性,走低碳環保、節能高效、循環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