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基層】稻花香裡說豐年——黑龍江省糧食產區踏訪(上篇)
2011-09-08 14:53: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8日訊 題:【走基層】稻花香裡說豐年——黑龍江省糧食產區踏訪(上篇)

  記者 印蕾

  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的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在全國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可替代。

  近三年,黑龍江糧食產量以平均每年100億斤的速度增長,糧食總產先後跨越了700億斤、800億斤、900億斤和1000億斤四個大的臺階。2010年,在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全省糧食生產奪得特大豐收,總產達到創紀錄的1002.6億斤,比上年增產132億斤,佔全國糧食增量的42%,成為繼河南之後的全國第二個千億斤糧食生產大省。

  秋收時節將至,8月26日——9月1日,由中央媒體和省主要媒體組成的采訪團來到部分糧食產區進行了踏訪。

大慶市大同區八井子鄉長安村的玉米長勢喜人。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幅員面積2400平方公裡的大慶市大同區位於我省西部,屬典型風沙乾旱區。八井子鄉長安村村民張伯青家的玉米地,是這次『看豐收』的起點。『玉米早一點兒的已經進入臘熟期,就是用手指已經掐不動了』,隨著張伯青剝開就近的一穗玉米,熟悉農業生產的老記者興奮地說道,『玉米的棒也非常大,籽粒非常飽滿。』張伯青補充道,『今年是個好年景,像我們這兒十年九旱,今年基本沒遭旱。』

  中巴車載著采訪團一行奔馳在廣袤的龍江大地,從西到東,車窗外,沿途處處是豐收在望的農田,金黃的大豆和水稻,一排排青紗帳式的玉米,仿佛綿延不絕的各色地毯向天際延伸。

哈爾濱市方正縣的水稻豐收在望。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雙啟』稻米產業園區裡,一千公頃的稻田,風起時,飄過陣陣稻香。綏化市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斗勝村村民劉顯珍是種稻子的行家。問起今年的莊稼收成,老劉滿臉喜悅,『豐收,那肯定是豐收了。像今年吧,這時候的氣溫高於常年,收成肯定比去年還好』。

  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4月份以來,我省光、熱、水配置良好,對農作物播種、出苗、生長十分有利,同時全省各地沒有出現對糧食生產影響較大的氣象災害,歷史上春季和夏季經常發生乾旱的齊齊哈爾、大慶等傳統旱區今年作物生長季雨水充足,沒有出現乾旱。

  氣象專家告訴記者,以水稻為例,水稻分?、孕穗、抽穗三個發育期對水稻產量的形成至關重要,分?數量、孕穗好壞、抽穗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水稻產量的高低。今年在這三個水稻關鍵發育期內,我省的氣象條件較好,6月中下旬-7月上旬,我省多為溫度高、水分適宜、日照充足的天氣,光、溫、水條件對增加水稻有效分?十分有利。7月中下旬全省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偏高2℃,平均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多近1成,日照時數為153小時,基本與歷年相當,此種氣象條件有利於水稻孕穗抽穗,為後期產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從水稻播種到齊穗,全省一直未出現范圍大、程度重、持續時間長的乾旱或低溫冷害,大部稻區水稻均能夠正常生長,在各主要發育期都長勢良好,生育進程接近歷年同期,以一類苗居多,這對水稻豐產極為有利。


 

  一路下來,走村入戶,讓農民叫好的除了天氣,還有各項惠農政策。

  農墾九三管理局鶴山農場的種糧大戶趙路剛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業補貼一?地847元,糧農補貼補在種子裡,農機補貼有30%,這是直接補貼。間接補貼一?地有200多塊錢,包括油補、化肥等,一?地還有獎金1000塊錢。』

  方正縣天門鄉利民村村民賈繼華告訴記者,拿水稻來說,從2006年開始國家出臺粳稻的最低保護價,三等粳稻的保護價已經從2007年的每市斤七毛五分錢上漲到今年的每市斤一塊兩毛八,漲幅接近八成,即使是扣除農資價格、勞動力價格和土地轉包價格上漲因素,種地還是有相當的利潤空間。

農墾九三管理局嫩江農場的大豆高產示范田。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今年,國務院出臺了10項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我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大宣傳落實力度,在第一時間把最強烈的信號傳送給農民。

  省財政廳的工作人員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省於3月初提前下撥122.74億元的『四補貼』資金,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項補貼資金在春耕前發放的目標。省本級共安排『三農』發展資金70.5億元,比上年增加14.3億元。全省僅春耕生產就投入540億元,比上年增加31.8億元。

  今年還是全省對糧食生產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一年。緊密結合省情實際,我省在水利化建設、深松整地補貼、水稻育秧大棚建設、農機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農業保險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糧食生產發展政策。各項惠農政策落實,給農民發展生產吃上定心丸,使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迸發和釋放。

  農業專家分析認為,如果不出現早霜,今年全省糧食生產還將獲得特大豐收,預計糧食總產可達到1150億斤以上。

  再過二十幾天,在這個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的高寒省份,將迎來連續第8個豐收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國部分省區遭遇了旱災,上半年面臨著較高的通脹壓力。像張伯青和劉顯珍一樣耕作在這片黑土地上的3000萬農民兄弟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豐收不僅僅關系著自家的『錢袋子』,更關乎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

  有專家指出,糧食生產是治國安邦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以及受其影響的食品價格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權重佔到三分之一左右。治通脹首要是穩物價,而穩物價必先穩糧價。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2010年的1000億斤,是黑龍江糧食產量取得的裡程碑式的成就。今天,黑土地上的人們並沒有停歇進取的腳步,他們挺起『中華大糧倉』的脊梁,闊步前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加快農業產業化 建設現代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