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3日訊 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伊春市五營區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廣泛開展黨建工作聯抓、助貧濟困聯扶、文明新風聯倡、平安和諧聯創、公益事業聯辦的『五聯』活動,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創新。
黨建工作聯抓,共促發展進步。以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為目標,積極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是搭建工作載體。充分發揮鎮區內單位在信息、資金、技術、人纔等方面的優勢,認真開展『機關支部進社區、黨員乾部下基層』活動,邀請區司法局、科協、安監局等駐區單位領導,進行法律、科普、安全知識講座。今年全區共結成黨組織聯建對子33個,覆蓋率達到75%。二是抓好制度建設。每月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將聯建情況納入區屬各單位工作目標實績考核體系,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一同安排部署,實現同頻共振。三是創新工作模式。各單位在發展黨員、乾部提拔使用上,深入到社區調查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後備乾部在孝敬老人、家庭和睦、鄰裡團結、服務居民群眾等方面的現實表現,以此作為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之一。
助貧濟困聯扶,共謀經濟發展。通過構建社區幫貧助困『三大平臺』,積極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一是搭建『愛心超市』平臺。以『黨群共建、工商聯扶』的方式,分別在處於中心地段的位置,建立了育林社區『愛心超市』、建林社區『愛心超市』,截至目前,『愛心超市』收到各類物品價值2萬多元,救助困難群眾344人。二是搭建『捐資助學』平臺。組織動員社區黨員群眾,積極開展『圓夢行動』,得到廣大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今年以來,先後資助貧困學生159人,金額達4.2萬元。三是搭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平臺。依托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利用轄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中介培訓機構等資源,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木耳種植技術、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松林社區黨員韓國財通過學習黑木耳地栽技術,使原本貧困的家庭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目前,已經先後進行各類培訓800餘人次。
文明新風聯倡,共享精彩生活。指導各社區黨組織著眼於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與駐區單位共同興辦社區文化事業,倡導文明健康的社區風尚。一是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邀請宣傳部門和黨校有關人員深入社區宣講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聘請外地創業人員講述他們的創業史,增強了廣大居民的競爭發展意識。二是開展基層文化年活動。以樓院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等活動為載體,精心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文體聯誼活動和社區文化藝術活動,成功舉辦了四屆『鄰居節』,並與地稅局、公安局等單位聯合開展迎慶建黨9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三是開展環保進萬家活動。社區環保志願者向廣大群眾發放節能減排、低碳生活小常識等資料,並在轄區企事業單位、工商個體戶中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改造完善新建居民小區綠化建設,鞏固提昇清潔、整齊、優美的社區環境。
平安和諧聯創,共抓社會管理。堅持『以黨建工作為龍頭,強化社會管理職能,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區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著力健全治安防控網絡和平安服務體系。一是構建網絡,整體防控。成立了由社區、公安、物業等部門領導參加的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由社區綜治小組、共青團、婦委會、治保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成的治安聯動工作機構,制定了相應的制度措施,做到組織領導有力,制度機制健全,各負其職,各盡其能,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突出重點,有效防控。認真做好重點人員防范控制工作,使包保責任得到了充分落實,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不失控、有效果。三是預防為主,科學布控。加強了義務巡邏隊建設,組織動員轄區離退休老乾部、老黨員、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參加義務巡邏隊。巡邏隊每天堅持巡防8小時,每月不定期集中巡邏8次,使社區居民安全得到保障。
公益事業聯辦,共建溫情社區。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充分發揮駐社區單位的人纔、信息優勢,共同開展政策宣傳、幫困助學、法律諮詢、技能培訓等便民服務活動,為弱勢群體和困難職工奉獻愛心,使殘疾人、貧困戶和下崗職工的生活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助。同時,積極與民政、婦聯、社保、工會等部門聯系,建立健全了培訓、幫扶、激勵機制,對下崗失業黨員進行再就業和技能培訓。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10期,培訓下崗職工黨員268人(次),152人實現了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