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縣通過『四帶四提昇一優化』
全力推進黨團共建創先爭優
龍江縣為解決團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構建了『四帶四提昇一優化』的工作機制,推動黨團共建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一是帶思想建設,提昇團的先進本色。黨建帶團建,思想建設是基礎。充分利用黨的教育陣地,豐富黨團合一的教育載體和教育模式,全面加強團的思想政治建設,築牢了共青團的思想堡壘。黨團同校建陣地。把團組織陣地建設納入黨組織陣地建設規劃,依托鄉鎮黨校成立鄉鎮團校,由鄉鎮黨委書記任校長,借助鄉鎮黨委開展各類理論教育活動,組織團乾部和團員青年骨乾,每月開展1次新時期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學習,引導團員青年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黨團共訓促提昇。充分發揮業餘黨校、團校、遠程教育網絡等思想教育陣地的作用,聯合開展教育活動。在加強黨員乾部培訓的同時,著力加強團乾部培訓,鄉鎮黨委每年舉辦1至2次團員青年培訓班,實現黨團思想共建。黨團結對正方向。建立團建工作聯系點制度,鄉鎮黨委委員每人聯系1個團支部,每年至少要到聯系點調研一次,團組織負責人每季度深入一次聯系點,了解團員青年思想動態,堅持團組織和團員的正確發展方向。
二是帶組織建設,提昇團員整體素質。黨建帶團建,組織建設是關鍵。通過健全組織、配強班子、培養人纔等措施,激發團的工作活力。完善團組織架構。采取靈活多樣的建團方式,團員少的,依靠青年黨員搭建班子;團員多的,召開團員會議選舉班子;『兩新』組織團員多的,依托『兩新』組織組建班子,構建起全覆蓋的農村基層團組織網絡,增強團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配強團組織班子。通過換屆選舉,采取本村選、能人兼、上級派、院校招、外出引等措施,把那些知識層次高、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善於聯系廣大團員青年的科技致富能人選拔到團乾部工作崗位上。強化團員隊伍建設。重視團組織『推優入黨』工作,認真落實『28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和『發展團員入黨一般要經過團組織推薦』的規定,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重要來源。
三是帶機制建設,提昇團的工作理念。黨建帶團建,機制建設是支橕。通過積極探索,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建立例會制度。鄉鎮黨委定期召開由黨委主要領導主持、相關人員參加的黨建帶團建工作例會,聽取基層團組織建設情況匯報。各黨支部和團支部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本支部『黨建帶團建』工作,並將團建工作新情況及時向鄉鎮黨委和團委匯報。建立團乾部優化機制。鄉鎮團委必須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書記,最高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村級團組織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支部書記,重點從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和『三支一扶』大學生中選取。建立團乾部培養機制。把團乾部教育培訓納入黨員乾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之中,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在培養上,采用輪崗、上掛、下派等形式強化實踐鍛煉,抓好培養工作。
四是帶團的活動,提昇團的整體功能。黨建帶團建,提昇團的整體功能是主要目標。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中心』的宗旨,引導鄉村兩級團組織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活動。強化團的凝聚功能。以黨、團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為依托,吸收黨、團員參加,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文藝演出、舉辦優秀青年先進事跡報告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豐富團的活動載體。各級黨、團組織通過開展黨、團員特色活動小組,實施黨、團員幫帶工程、黨團員產業工程,開展爭創品牌團支部等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增強黨、團組織的發展功能。強化團的服務功能。組織團員青年主動服務社會,積極開展群眾歡迎、政府滿意的服務活動,廣泛開展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和青少年和諧創建活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做創新的先鋒、奉獻的先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先鋒。
五是全面優化團的工作環境。黨建帶團建,優化團的工作環境是根本。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著力優化團的輿論環境、思想環境和物質環境。提供經費支橕。建立健全團建經費保障制度,按照35歲以下青年數量,每人每年不少於0.5元的標准,將團建經費納入鄉鎮財政預算足額撥付,為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提供政治保障。鄉鎮團委書記具備條件的,是黨員的可任命為黨委委員,進入同級黨委領導班子,不佔職數,在職期間享受相應的政治、生活待遇。村團支部書記優秀的,可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或黨支部副書記,參與村黨組織的議事和決策。提供經濟待遇。村團支部書記兼任其他職務的,其工資待遇按村其它兼職乾部工資標准兌現;村團支部書記不兼任其他職務的,工資待遇按誤工補工標准兌現,在村轉移支付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