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如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總結的,『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帶來豐收糧』,今年黑龍江秋糧產量在連續七個豐收年後,再次有望超過1150億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其中凝聚了全省人民的辛勤汗水,也顯示出黑龍江作為『北大倉』的責任擔當和不凡底氣。
幾天采訪下來,記者有幸全方位,多視角地看到這種『底氣』的由來。以『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為標志的現代化農業,已經在黑龍江釋放出巨大的產能,顯示出客觀的效益。黑龍江擁有的不僅僅是黑色沃土,更有黑土地上人們的努力、堅守和不斷創新。
豐產對農民帶來的不僅僅是增收,也讓人們看到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以新型『膜下滴灌』技術為代表,記者看到人們是如何在鹽鹼地上發展節水農業,並成功種出『噸糧田』;在九三農場,記者聽到普通農民對嵌入GPS衛星技術農機的津津樂道;在綏化的稻米育種中心,記者聞到稻香撲鼻,感受著寒地黑土的無限神奇。
『龍江糧熟天下足』,糧食價格的穩定,直接關系著經濟的穩定,社會的穩定。今年我國南方旱澇不均,多地減產,國際糧價也劇烈波動,各種糧油副食輪番上漲,國內CPI數月居高不下。在這種大背景下,祖國的『大糧倉』喜獲大豐收,對控制通脹,穩定糧價、物價,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豐收已在握,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如何把『豐收糧』化為經濟社會的『穩定劑』,仍然值得不斷探索,還需和運輸、倉儲、金融等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相信今年黑龍江秋糧的大豐收,不僅是黑土地上的喜事,也能成為全國抑制通脹,維護穩定的『底氣』。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