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周多時間裡,我們時刻感受著這片黑土地的神奇。所到之處,稻穗飄香、高粱泛紅、豆莢飽滿、玉米結實,豐收的喜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那首《北大荒的歌》似乎時刻在耳畔響起——『這神奇迷幻的北大荒/廣袤的沃野錦繡萬裡/這片插一杆筆也撲棱棱長出詩歌的黑土地/如今飽蘸著燦爛的陽光/遠處/傳來了共和國大糧倉的鏗鏘旋律。』
其實,在喜悅的背後,我們看到了黑龍江人的不懈努力和真情付出。從北大荒開發建設60多年來的感天動地,到每一寸黑土地上龍江人的敢於擔當,從現代化大農業,到農民自發的大合作,黑龍江人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經過精心打磨,新華社播發了通訊《肥沃黑土地,中華大糧倉》、評論《打牢基礎,糧安天下》和消息稿《『北大倉』今年糧食總產有望超過1150億斤實現『八連增』》三篇稿件,其中通訊被《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重點采用,第一時間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北大倉』豐收的喜訊,也向物價高企的市場發出了一個積極信號。
但筆墨萬千難抒豐收豪情,寥寥數千字,不足以總結黑龍江省多年來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不足以感謝黑龍江人的巨大犧牲。
我們也同時感受到,僅有千億斤的產量,並不等於擁有千億斤的產能,我國糧食總產即使實現『八連增』,但水利等農業設施欠賬太多,我們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窘境,糧食生產時刻不能放松。因此,『打牢基礎,糧安天下』這個中心思想,在評論稿件中得以體現。
每一次走近黑土地,收獲的都不僅僅是一兩篇稿件,而是這片神奇黑土地給人帶來的精神力量。還記得詩人郭小川的著名詩作《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嗎?
——『繼承下去吧,我們後代的子孫/這是一筆永恆的財產——千秋萬古長新/耕耘下去吧,未來世界的主人/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
這北大荒的土地上,每一個故事,都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