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5日訊 綏化市一直致力於新農村建設發展新途徑新模式的探索與創新,通過政府主導,進行一系列市場化運作,全面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提檔昇級,走出了一條符合農區實際的發展之路。
綏化市是農業大市,農業人口超過400萬。為科學謀劃新農村建設發展新思路,市委書記朱清文多次深入縣(市)區調研,經過多次征求意見,總結典型經驗,充分考慮各地實際,探索出村集體自主開發、宅基地整村置換、政府主導市場開發和舊村統一改造等四種模式,並先期在全市高標准打造20個新農村整村推進示范村典型,由點到面,全面鋪開。
青岡縣樂園村是近郊村,這個村采用村集體自主開發模式,通過『拆平建樓、以樓騰地、以地經營、補貼群眾、滾動發展』的方式建設新村。據了解,樂園村村委會成立了建築開發公司,自籌資金,集體開發,集體經營。首期工程完成後,置換出兩個自然屯14.7萬平方米宅基地,為二、三期工程倒出建設空間。村民全部遷入新區後,將有近30萬平方米的集體宅基地可供開發利用。通過實行市場化運作、滾動經營的辦法,樂園村預計可實現土地經營利潤近億元,既讓農民住進了新房,又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保障了新村的運行和發展。
肇東市東躍村采取宅基地整村置換的辦法,吸引福建亨利地產投資1.7億元,一次性撤並5個自然屯,建設26棟多層樓房,50棟別墅,打造功能齊全配套的『東躍新村』,年底前987戶村民全部遷入新居。安達市東清村,吸引黑龍江恆藝地產投入2億元,引導農民用舊房、宅基地置換現代新居。目前,全市共有20多個村5000多戶通過宅基地整村置換的方式喜遷新居。
在望奎縣正蘭三村,記者看到,由12棟雙拼別墅和8棟多層住宅組成的『祥和樂園』新區一期工程已完工。據了解,新村能容納160多戶入住。二期工程將建設4棟雙拼別墅和6棟多層住宅,能容納360戶居民入住。屆時,該村大部分農戶將告別平房搬入樓房。像正蘭三村這樣,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集中建設農民新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吸引有條件的農民先入住的辦法被稱為政府主導市場開發模式,采用這種方式的還有北林區斗勝村、望奎縣廂紅五村,這些村經過一、二、三期建設,使中心村最少可吸納300戶,最多可吸納1000戶以上。通過逐步增加投入,擴大規模,提昇層次,不斷吸引周圍村民自發遷入中心村,逐步實現撤並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的最終目標。
望奎縣白四村投資1500多萬元,對中心村166戶農房進行標准化改造,街路全部硬化,新建給排水設施、文化廣場,實施村屯綠化,農民實現了『住農村房屋,過城市生活』的願望。這種模式被稱為舊村統一改造模式,采取這種模式改造老村的有肇東市東安村、安達市友誼村、北林區斗勝村等十幾個村。安達市友誼村距市區9公裡,今年,全村進行舊村改造,土房全部扒掉建新磚房,原有狀況良好的磚房進行『平改坡』,室內闢建衛生間、上節能環保鍋爐,安裝熱水器。村裡五條街道全部鋪設上了白色路面。村裡對翻建房屋的農戶,80平方米以內的每平方米補助300元,80平方米以上的超過部分每平方米補助150元;屋頂『平改坡』按面積每平方米補助30元;更換塑鋼門窗的,每平方米補助20元。村黨支部書記汪召軍介紹說,全村115戶人家,幾乎家家有動作,現在65戶完成了房屋翻建,30戶進行了『平改坡』。特別是新上了節能環保灶,用牛糞壓縮成塊作燃料,實現了節能環保。
據了解,到今年底,綏化市2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一期工程將全部完工,屆時將整合46個自然屯,建農家院式民居275棟、多層樓房110棟、別墅220棟,入住5114戶。該市計劃到2015年在全市范圍內取消864個屯,撤並267個村,集中打造30個中心集鎮。
『我們將采取強鎮、減村、並屯的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撤並居住分散、規模較小的村屯,引導農民向中心村、小城鎮、中心城市聚集,力爭通過30年到50年的努力,建成150個中心鎮,形成以中等規模城市群為中心,以現代化城鎮為紐帶,以中心村為依托的新型發展格局。』朱清文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