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中俄首次開展興凱湖魚類聯合監測
2011-09-16 16:25:11 來源:雞西日報  作者:解廣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6日訊 9月5-10日,首次中俄興凱湖魚類資源調查及科研合作學術研討活動在興凱湖展開。中俄兩國魚類專家共聚興凱湖,共同研討興凱湖魚類問題。這標志著,中俄興凱湖科研交流與合作領域又有新拓展。參加會議的魚類專家為東北林業大學於洪賢教授,俄羅斯科學院聖比得堡動物研究所博士那謝卡和漢喀斯基國家自然保護區研究員格施金等。

  與會的中俄專家對界湖興凱湖流域的魚類名錄中的每一種魚類名稱進行了核實、驗證,初步指認興凱湖及周邊水域生活的魚類78種,發現興凱湖新魚種6種,黑龍江流域新魚種3種。在興凱湖水域不但有多種多樣的小型魚類,至今還生活著大型魚類——施氏鱘。兩國專家對中俄興凱湖漁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並達成一致意見,以興凱湖生物多樣性研究為合作平臺,加強中俄科研院校的合作,繼續開展中俄興凱湖魚類研究,為編制中俄興凱湖流域魚類圖譜和注解名錄提供基礎數據。會後,中俄魚類專家在小興凱湖開展了野外聯合考察活動。

  興凱湖為中俄兩國界湖,其魚類種類和數量在黑龍江流域魚類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中俄興凱湖魚類聯合監測活動是科研合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加強興凱湖湖沼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提高中俄興凱湖科研合作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考察期間,作為歐洲淡水魚類分類學科帶頭人的俄方專家那謝卡博士表示,興凱湖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在整個東北亞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雖然在這次的聯合調查中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卻仍然發現保護區(中方)規模很大,人員也非常敬業,這裡的基礎建設非常健全,而且極其注重生態的和諧。兩國對魚類(興凱湖)的研究能更多地發現、保護這裡的魚類生態環境,對於興凱湖整體環境與生態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1996年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中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協定》以來,中俄兩國興凱湖保護區間陸續開展了科研交流與合作。2007年5月至10月,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在興凱湖設立龍王廟、八裡窪、新開流和當壁鎮四個魚類監測站。2008年,興凱湖管委會爭得國家支持,加快了對俄與合作步伐。國家林業局有關領導親臨雞西專題調研,把中俄興凱湖聯合保護提到了國家層面。2009年3月,中俄興凱湖保護區混合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確定了中俄合作工作計劃。在2009年召開的混合委員會鳥類監測研討會上,雙方簽署了中俄保護區長期科研合作方案,進行了中俄興凱湖科研文獻交換,為中俄以後大型科考提供合作基礎。完成了《中、俄興凱湖保護區宣傳畫冊》、《中、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脊椎動物名錄》修訂稿。目前,正在開展中俄鶴類聯合調查、中俄林棲鳥類調查、中俄興凱湖《鳥類名錄》注解工作。興凱湖管委會還與俄方進行了環保代表團互訪,與俄濱海邊疆區水文氣象中心對越境水體實施了聯合水文監測計劃。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