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料線、水線、霧線、自動刮糞,這是新曙光牧業新生養殖小區采用的全進全出制飼養模式。樺南縣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努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縣農村經濟建設保持良好勢頭。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樺南縣通過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農業機械化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科技推廣應用,有效地推動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發展進程。建設高標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圍繞大豆、玉米、水稻糧食作物主產區和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帶,建設縣級農業科技核心示范區4個,總面積4萬畝;建設鄉級農業科技示范區10個,共計8萬畝。通過縣、鄉科技示范園區的輻射帶動,全縣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140萬畝。同時,大力推進高產創建示范片和標准糧田建設。建設高產創建示范片12個,總面積達12萬畝;建設標准糧田6個,總面積6萬畝。推進農機化建設,提高現代農業作業標准。通過組建大型農機合作社,利用政策鼓勵引導農民購買大馬力農業機械,增加了全縣大型農業機械總量。全縣農機具達到3.4萬臺套,組建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10個。今年完成標准化整地面積160萬畝,完成機播面積342萬畝。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重點推進了農田水利、植樹造林等基礎建設,完成水利重點項目建設,恢復改善灌溉面積3.22萬畝;完成東興渠首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06萬畝。完成造林綠化面積4.8萬畝。新建水稻大中棚1800棟,新增標准化棚室瓜菜600棟。加快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支橕能力。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和科技貢獻率。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民5.2萬人次;推廣農業適用技術20項,引進新品種42個,推廣應用農業先進技術508萬畝次。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按照『兩增一穩一減』的總體思路,增加玉米、水稻種植面積,穩定經濟作物面積,減少大豆種植面積。今年全縣玉米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26萬畝,水稻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13萬畝,大豆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39萬畝。大力發展畜牧規模化養殖。加快推進畜牧養殖小區、專業村和專業戶建設,全縣建設生豬養殖小區29個、肉牛小區15個、肉雞養殖小區20個、特種養殖小區23個。畜禽飼養量分別實現生豬106.5萬頭、肉牛20.7萬頭、奶牛存欄3223頭、山綿羊2810萬只、家禽785萬只。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通過采取『抓培訓、建基地、強服務』措施,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全縣建設培訓基地7個,建立國內外轉移基地16個,打造樺南保安、保姆、司機三個勞務品牌。完成陽光工程培訓11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7176人次。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以『南聯北開』為重點,加快產品進出口基地建設,打造一批對外貿易龍頭企業,推進了外向型農業發展。今年發展對外出口基地2個,發展對外貿易企業5個,實現進出口總額2218萬美元;在俄建立農業合作開發公司6個,建立作業點45個,大豆種植面積4.8萬畝,生豬養殖達到3200頭,對俄勞務輸出達1258人。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提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圍繞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努力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靠,引進和推廣高新科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今年新增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6家,其中國家1家、省級3家、市級12家。落實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面積185萬畝,牽動農戶5.9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