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把大農業建成大產業——我省馬鈴薯成功營銷帶來的啟示
2011-09-21 16:04:4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昨天,我省第二個馬鈴薯營銷專列已經發運。這是充分利用我省馬鈴薯上市早的時間差優勢,迅速打入銷區,佔領市場,在馬鈴薯銷售上的一次主動出擊,更是以馬鈴薯產業為一個切入點,以工業化思路謀劃農業產業、用市場化思維經營農業產品,把我省大農業建成大產業的一個實際舉動。標志著我省農業發展在思想上的一次轉變,馬鈴薯營銷專列不僅僅是實現馬鈴薯產銷對接的專列,還是農民尋找致富之路的專列,更是黑龍江奔向現代化大農業的專列。

  我省馬鈴薯產業最大的問題是與市場連接不緊密,進而出現豐產不豐收,甚至爛在地裡的現象。『與市場不對接』,一個直接的原因是我省馬鈴薯銷售大戶和經紀人隊伍還沒有壯大起來,農民只能坐等客戶上門收購,收購多少,以什麼價格收購,都由別人說了算,不掌握市場主動權,沒有定價權,受制於人,進而利潤流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反映出我們不少乾部仍然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老思路、老辦法來抓農業,重視產品產量多,研究市場銷售少,跑田間地頭多,了解終端市場少,不會甚至不知道了解和研究終端市場,對供求關系和市場價格變化心中無數。

  集中力量,啟動專列著力解決馬鈴薯銷售問題,具有著眼全局『解剖麻雀』的重大意義。馬鈴薯產業面臨的問題,在農業生產的其他領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如果我們把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了,增強了市場意識,積累了實踐經驗,就可以舉一反三,以點帶面,加快推動諸如玉米、水稻、大豆、北藥、苜蓿、烤煙等其他農作物的產業化進程,為各級乾部引領農民抓產業、闖市場、促營銷、增效益,提供典型示范和有益借鑒,進而有力地推動我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把大農業做成大品牌、建成大產業,從根本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我省農業的科學發展。

  對馬鈴薯產業『解剖麻雀』,給予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我省農產品『種強銷弱、量大鏈短、質優價不優』的局面必須改變。所謂『種強銷弱』,就是農產品種植水平很高,市場營銷水平卻不高,基本上還是『提籃小賣』;『量大鏈短』,就是雖然產能產量很大,但產業鏈延伸不夠,精深加工水平還比較低;『質優價不優』,就是盡管我們的產品質量很好,然而好東西卻賣不上好價錢。

  解決這些問題,做足農業這篇大文章,首先要研究市場,開拓市場。要按照『反彈琵琶』的思路,『先研究市場端頭再研究田間地頭』,由終端消費入手,倒排市場,認真研究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跟蹤價格,計算利潤,直至研究到生產者,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將產區與銷區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把更多的利潤留給農民。其次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規模化、產業化必須有龍頭企業帶動,纔能促進精深加工,形成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水平。要樹立精品意識,實施品牌戰略,依托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優勢,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一批龍頭產品,做精做專一批優勢產品,打造一批全省、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品牌。第三要加快物流市場建設,提高儲藏和均衡上市水平。既要種得好,增加產量,還要運得出,增加銷量,更要儲得下,增加儲量。要根據市場變化,按照農產品產能、產量,充分利用各種窖藏設施,淡能儲、旺能吐,錯開銷售高峰,實現均衡上市,逐步形成和完善靈活多樣的銷售方式。廣泛聯絡國內外知名企業,進一步把我省打造成農產品的加工地、集散地。第四要強化科技支橕,全面提高農產品生產水平。科技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我省農業科研實力比較雄厚,但科技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要堅持走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良種改造繁育、提高單產等方面實現突破,推動農業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啟動馬鈴薯營銷專列,邁出了我省把大農業建成大產業的堅實一步。經濟發展有快有慢,搞市場經濟有成功有失敗。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堅定信心,一以貫之地抓下去,直到抓出成效。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