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黑河09月23日訊 金秋時節,玉米金黃,大豆搖鈴。記者慕名來到省級文明村——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頭道溝村進行采訪。眼前別具風韻的仿古民居,條條硬化的路面,低垂的楊柳……新農村建設使這裡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在一家正在進行民居改造的村民家裡,村委會主任陳文良放下手中的活,告訴記者,今年省扶貧辦投入房屋改造資金28.7萬元,為村民住房更換塑鋼窗。
為改變農民單打獨斗種地,產量少、效益低等問題,這個村自2007年以來,通過種糧大戶典型示范、算賬對比方式,引導農民不斷加快土地流轉,擴大規模經營,全村土地基本實現了規模經營。這個村還在村股份農機服務隊基礎上引進投資主體,成立了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舊農機全部更換為大型現代農機具,並實行訂單農業,公司運作,統一管理,從春種到秋收『六統一』作業,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從土地解放出來的農民,如今有了用武之地。全村有274人在外打工,年收入80萬元。不出村的農民也搞起了多種經營。在農機合作社寬敞的庫房裡,一群婦女正在忙著分揀菇,裝箱准備外運,每人每天也能收入50元左右。村民車成功辦的修理廠,生產的車斗、犁、耙等農機具較有名氣,年收入20餘萬元。村民臧繼富在搞網箱養魚,年收入也有2萬多元。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6000多元,一躍成為愛輝區的先進村。今年按照愛輝鎮恢復愛輝古城原貌規劃,全村正在進行民居仿古改造,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旅游的新景觀。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