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7日訊(魏景文 記者印蕾) 記者從今天在通河縣召開的哈爾濱市殘疾人『創業成纔、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上獲悉,哈爾濱市將實施城鎮『萬人就業』工程和農村推進創業就業工作,利用五年時間,通過各種措施和渠道,『十二五』確保實現城鎮1萬名殘疾人就業或創業,農村70%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需求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或創業。
會議提出,要突出抓好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殘疾人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力爭五年內,有培訓需求和就業願望的殘疾人培訓率達到100%,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特長、愛好和身體狀況掌握1—2門實用技術,從事勞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完善落實扶持政策,大力鼓勵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以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為主體、以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普遍開設殘疾人服務窗口為補充,免費為殘疾人提供職業介紹、創業指導等服務;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明確優先安排殘疾人的比例;通過資金扶持、稅收減免等政策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要廣開渠道,以社區便民、家庭服務、電子商務等形式,促進殘疾人社區就業和居家就業。
會議提出,要抓好產業扶貧,不斷增加殘疾人經濟收入。堅持以直接扶貧為主,選擇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與地方支柱產業相配套,兼顧殘疾人特點,覆蓋面大,能有效提高貧困殘疾人收入的產業項目,如各種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和農副產業細加工等,逐步建立起扶持殘疾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產業。積極動員、鼓勵和吸引科研機構、農業機構、科技人纔、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直接參加殘疾人扶貧開發項目,提高項目產業的科技含量,增加競爭力,提高貧困殘疾人的收入。『十二五』期間,要做好『結扶幫對子、臨時救助、困難保障』等基礎幫扶工作,並通過教育幫扶、技術幫扶、產業幫扶等有效措施,幫助1.5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據統計,目前哈爾濱市有殘疾人55.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72%,其中,貧困殘疾人達到18.5萬人,多殘和重度的殘疾人達到24.1萬人,農村殘疾人33.4萬人。絕大多數貧困殘疾群眾的收入水平很低,部分殘疾群眾的基本生活狀況很差,殘疾群眾積累少、承受災害能力低、增收能力差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已成為殘疾群眾縮小與社會平均生活水平的最大障礙。目前,全市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需求和願望的殘疾人達9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