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省建六級公共文化體系『文化福利』惠及農民
2011-09-28 10:38: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會議將重點研究部署文化建設問題。為宣傳十七大以來我省文化建設成就,反映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給基層群眾帶來的實惠,近期記者結合『走基策、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深入基層采寫了一系列相關報道。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專欄,陸續予以刊發。

  黑龍江日報9月28日訊 『咱省開展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真讓我們這些農民受益呀。一年時間,就讓我脫貧致富,沒了「飢荒」,還買了私家車。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近日,望奎縣衛星鎮農民張錄接受記者采訪時,抑制不住內心喜悅之情。

  今年64歲的張錄,就在2009年前還過著愁眉不展的生活。4個兒子相繼結婚,讓他背上了幾萬元的債務。轉機發生在2009年春天,『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望奎縣衛星鎮文化站安家落戶。帶著新奇,張錄走進了文化站電子閱覽室。在工作人員的教授下,他平生第一次按下了鼠標和鍵盤。由共享工程國家中心傳輸的各種科技資料,讓他眼前豁然開朗,從此走進了一片致富新天地。

  他說,此前他循規蹈矩地種植蔬菜和糧食,一年收入不過兩萬元錢。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他改變了以前多年使用的蔬菜和糧食品種,改用網上介紹的產量高、品種好的新品種,比如把原來種植的山東密刺黃瓜改種為抗病性好、口感好的遼寧錦州『奧運』黃瓜。雖然投入增加了一倍,但產量也大大增加;而且種出的蔬菜口感好,供不應求。就在當年,他扣的蔬菜大棚,淨收入近4萬元錢,糧食淨收入近2萬元錢。一年淨收入幾乎等於原來3年的淨收入。張錄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用盈餘的錢為兒子買了一臺哈飛民意汽車。

  如今,張錄仍像過去一樣,只要有空,就泡到文化站,上網查看培育信息、致富信息。『人說科學致富,真是有道理。』他很感嘆地對記者說。『我就是靠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致富信息,找到了科學致富的路啊!』

  望奎縣圖書館館長楊乃環告訴記者,望奎縣自2008年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以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網絡已覆蓋了全縣109個行政村,各基層服務點都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網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文化娛樂活動、科技講座、健康講座、法律知識等。同時,該縣級支中心還把送共享工程服務工作延伸到校園、軍營、社區和敬老院等。按照不同農時季節,送去他們需要的信息資源。

  六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初步建成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力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過幾年的建設,全省基本形成『省、市、縣、鄉、村、城市社區』六級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目前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851個,今年還將建成25個,到2012年實現全省100%鄉鎮建成文化站。建成農家書屋7525個,惠及農村人口1800多萬人,覆蓋面達到83.1%。已建成的農家書屋普遍達到國家標准。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級分中心1個,市級分中心13個,縣級支中心81個,農場中心82個、鄉鎮服務點479個、村級服務點9054個,實現了全省的全覆蓋。具有黑龍江特色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數字資源總量已達30TB。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科技、農業技術、影視、戲曲、書刊等資源服務。

  根據『十一五』末期的統計,全省8個市縣級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被文化部評定為一級館,6個直接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文化機構和團體,被中宣部等部門命名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有7個文化館評為國家一級館、29個文化館分別評為國家二級館和三級館。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