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綏化現代化大農業孕育充盈大糧倉
2011-09-29 09:53: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心海 張宏宇 高學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29日訊 今年綏化市豐收已成定局。經當地農業部門測產,預計糧食總產可達305.8億斤,比去年增產36.7億斤以上,增幅超過10%。耕地佔全省耕地總量約十分之一的綏化市,卻打出了四分之一強的產量,現代化大農業培育出了『可靠的大糧倉』。

  綏化市科學調整種植結構,糧食播種面積大大增加,提高高產作物面積比例,實現『兩增一減』,即在三、四積溫帶調減大豆,增加水稻和玉米的播種面積。與上年比,水稻播種面積增加38.6萬畝,增長9.4%;玉米播種面積增加182.9萬畝,增長11.4%,大豆播種面積減少153.9萬畝,下降30.2%。據估計,由於糧食播種面積的增加和種植結構的調整,全市直接增產糧食10億斤以上。

  連續多年實施高產創建,使綏化市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今年他們繼續實行省、市、縣三級同創,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區共建。落實糧食高產創建面積1000萬畝,比去年增加200萬畝。高產創建區域水稻大棚育秧、模式化技術、測土配方施肥覆蓋面均達到100%。重點推廣了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蓋、通透栽培和大壟覆膜,水稻兩段式超高產、大棚缽體育苗超稀植、大豆窄行密植、壟三栽培等優質高效適用技術模式,以模式化促進標准化。通過示范帶動,實現了點上有突破、面上有提高。高產創建田長勢普遍高於常規種植田,預計可生產糧食66.11億公斤,增加糧食產量1.5億公斤。

  綏化市農委主任賈鵒賓告訴記者,今年全市共投入備春耕生產資金63億元,較上年增加2億元,是春耕生產投入最多的一年,早在3月底前『四補貼』資金就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同時,各縣(市)區在糧食高產創建、抗旱水源工程、水稻大棚建設、蔬菜產業發展和機械裝備等方面也加大了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

  現代農業,本質之一是設施農業。近年來,綏化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狠抓基礎建設。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墾大機械作用,2010年共完成秋整地面積1591萬畝,佔秋整地計劃任務1400萬畝的114%;深松整地1058萬畝,佔市下達指標800萬畝的132%。秋整地標准之高,面積之大前所未有。今春,完成機械整地926.2萬畝、機械播種2415.7萬畝,實現跨區作業面積123萬畝。加大水稻育苗大棚建設力度,新建水稻大棚1萬棟,水稻大棚總數達到16.7萬棟,其中智能化小區7個,比去年增加5個,並逐步向小區化、工廠化、智能化和商品化方向發展。此外,加大水源保障工程建設力度,今年籌措資金7700萬元,新增抗旱大井1940眼,水田大小補水井2776眼,維修農田機電井7213眼,新修水田灌區渠首攔河壩15座,全市坐(濾)種面積達到1500萬畝以上。

  綏化市市長王金會帶領肇東、海倫、北林、望奎、蘭西幾個糧食主產區的縣(市)區和市農委主要領導三次赴建三江農場學習,借鑒機械化整地和水稻浸種催芽等先進技術,為綏化市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嫁接成熟經驗。與省農墾總局簽訂合作共建框架協議,雙方在千公裡科技示范帶、百個高產攻關示范區、農機、農業基礎設施、產業一體化發展、產業園區、服務體系、區域城鄉建設、社會事業、人力資源等十大方面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共建合作。

  目前,綏化為農墾單獨開闢的農墾產業園已經建成,場縣雙方合作共建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10個,今年有8個進行了擴建,增加設備投資1.5億元,使共建農機合作社機械總動力達到了7.5萬千瓦,總資產達到2.5億元。

  『農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是備受自然災害威脅的風險產業。從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穩定增收的角度看,農業必須是靠得住的產業。我們要從現代農業建設的最基礎環節和最基本要素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強化配套組裝,全面提高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實現綜合產出的又穩又快增長。』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在接受采訪時說。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