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八五九農場 2.7億夯實農業基礎
2011-09-29 09:58: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立春 井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29日訊 在八五九農場第四管理區第十作業站大片的金色稻田裡,農戶鄭樹傑家的600畝水稻還有五六天就能收割了,看著飽滿的稻穗,鄭樹傑仿佛看到了即將流進口袋的真金白銀,眼睛眉毛都在笑。『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水利設施相配套』,3年裡,他親眼見證了這片耕地在土地整理前後發生的巨大變化。

  位於烏蘇裡江畔的八五九農場是建三江管理局的大場,耕地面積126萬畝。但由於地勢低窪,境內坑塘泡澤多,耕地質量和土地利用率不高。2008年,農場抓住國家實施土地整理戰略的有利時機,結合已經建成的859灌區工程,規劃設計了2008~2011年四期土地整理項目。鄭樹傑所在的第四管理區第十作業站地塊就是第一期土地整理項目之一。對廢棄曬水池、自然坑塘荒地、廢棄溝渠、水田格田等進行平整的同時,清淤、整修、新建溝渠200多公裡,配套橋、涵、閘151座。去年,種植戶在土地整理核心區的2700畝耕地上收獲了豐收的喜悅,水稻畝產平均增加100~150斤,不僅效益增加,生產成本降低,農田防災減災能力增強。

  鄭樹傑告訴記者,現在不僅土地平整了,田間道路都是白色的,排水設施都是最棒的。過去下雨進不了地頭,現在小車都能開進來,今天收割明兒就能拉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場長李雲生介紹,四期土地整理工程分布8個項目區,整理總面積34萬多畝,新增耕地2.77萬畝,耕地新增率8.45%,走在了全國前列。土地整理還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率,也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和生態環境。

  受益於土地整理工程的八五九農場,立足提高生產標准、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益、提高職工收入水平,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夯實農業增產基礎。今年,把『基礎完善、收入穩定、出行快捷、設施配套、生產專業』作為農業生產綜合配套服務的目標,為建設現代農業核心功能區奠定基礎。

  今年,農場多渠道融資2.794億元,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一是利用國家投資1.03億元,建設總面積9.7萬畝,新增耕地9100畝的土地整理工程;二是爭取上級投資1億元,建設灌渠主乾渠建築物工程;三是利用農業綜合開發投資1097萬元用於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四是投資1000萬元,用於水稻穩產高產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五是投資800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六是投資628萬元建設浸種催芽基地,大棚基地工程;七是采取職工自籌和農場補貼的方式,投資4060萬元,配備現代化農業機械970臺套;八是投資50萬元用於科技園區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普及率、科技貢獻率,建設具有引領作用的科技示范帶。

  記者在第四管理區第十作業站的土地整理核心區看到,農場自籌資金300萬元建設的科技研發中心和佔地5800平方米的科普教育廣場,已經成為農場科技培訓教育基地。水稻全程智能化系統裡,各種技術參數一目了然,格田智能化系統可通過彩信自動回復作物長勢、適時氣候因素,還能自動開關閥門。

  今年,隨著八五九灌渠續建工程建設,地表水灌溉面積由原來的15萬畝擴大到30多萬畝。目前,全場水稻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今年糧食總產將實現15.2億斤,糧豆總產在高起點上再增2000萬公斤,家庭農場增收超過3000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