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30日訊 29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哈市12315指揮中心共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諮詢信息8868條,同比增長33.4%。其中,消費諮詢7338件,申訴1075件,舉報455件,主要涉及通訊產品、服裝鞋帽、家用電器、家用汽車等八大申(投)訴熱點,而對手機和家用電器的申訴佔到了總申訴量的近一半。
新手機按鍵失靈 換機竟要折舊費
手機一直是申訴熱點,三季度申訴達238件,佔總量的22.1%,主要表現為個別經銷商誤導消費者,在手機出現死機、主板故障等問題時,以人為導致不予理賠為由,拒不實行『三包』。
典型案例:陳先生在道裡區某手機賣場花5200元買的一部手機,出現了按鍵失靈、黑屏、音頻故障等問題,維修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售後建議消費者換機。賣場商家卻稱無同型號、規格手機,還要以每天0.5%折價的方式進行處理。經12315調解,商家同意為陳先生原價退機。
皮鞋穿一周返硝 商家稱面積小不退貨
哈市三季度共受理皮鞋、褲子、服裝申訴142件,佔總量的13.2%,主要問題為產品質量不過關、誇大功能功效、以各種理由拖延和欺騙消費者,混淆『三包』概念拒絕換貨或退貨,以打折、贈券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卻存在欺詐行為。
典型案例:楊先生在南崗區某鞋城花380元購買了一雙皮鞋,一周後皮鞋返硝,消費者找到銷售商,銷售商卻說是消費者自己的原因導致皮鞋返硝,並且以鞋面返硝面積不大為由拒絕換貨。經12315調解,最終銷售商同意給換鞋。
空調不制冷維修15次沒修好
家用電器類申訴在三季度增加明顯,達281件,佔總量的26.1%,服務滯後、亂收費,維修人員技術不過關,人為拖延時間等情況頻發。
典型案例:劉先生在南崗區某電器商場購買了某品牌空調,使用中發現空調不制冷,售後維修了15次都沒修好,消費者要求更換一臺同型號同規格的空調,但該型號空調已下線,銷售商讓消費者加錢重選一臺其他型號空調,消費者不同意,要求退貨,銷售商不給退貨。經過12315調解,依據空調類『三包』規定,最終銷售商同意退貨。
4S店買品牌車被誤導購買影音系統
三季度,汽車類申訴72件,佔總量7.8%,主要問題是售後服務不及時、不到位,銷售中搭售種類繁多且價格不菲的配件,銷售合同違約,信息不對稱,經銷商單方存在混淆概念欺騙消費者現象。
典型案例:姜女士在道外區某4S店購買一輛汽車,商家為其推薦了一臺價值7200元帶有導航、影音播放、大屏幕視頻等組合的產品。使用一段時間後,姜女士發現此設備有導航慢,播放影音、視頻不流暢等問題,質疑商家存在消費誤導傾向,要求換回原廠配備的DVD,但是商家以原來的DVD已賣為由不給換。經調解,商家為姜女士恢復原車DVD配置,並退還7200元。
電視購物買治療儀贈品寄到少大半
電視、網絡等非現場方式購物申訴三季度呈上昇趨勢,達66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3.9%,申訴主要以保健產品、藥品、通訊產品居多,表現為經營者拖延供貨,提供的商品型號、款式、產地與事先約定不符,商品不能達到宣傳或說明中的效果,商品質量存在瑕疵,拖延辦理退貨手續等。
典型案例:吳女士通過某電視臺的廣告訂購了一部價值為900元的阿瞳視力治療儀,商家承諾贈一部坐姿矯正儀和40天的護眼貼,而且3個月無效退款。但商品郵到驗貨時,吳女士卻發現箱內只有15天護眼貼的贈品,吳女士撥打電視廣告上的客服電話,卻無人接聽。對此,12315提醒,異地購物存在不確定因素,盡量現場購物。
奶粉中吃出毛發商家十倍賠償
三季度共受理食品方面申訴97件,佔申訴總量的10.5%,主要表現為商場、超市、食雜店等經營場所銷售的紅腸、乾腸、罐頭、紅酒、奶制品等食品,存在過期、變質、有雜質等情況。
典型案例:陳先生在道裡區某商場購買了兩袋奶粉,在食用時,吃出一根毛發,陳先生要求賠償,商家卻只想按所購商品的兩倍進行賠償,還說讓陳先生到相關部門做鑒定,然後再談賠償問題,陳先生不認可。12315指揮中心經過調解,商家同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消費者賠償20袋奶粉。
裝修新房 地面被抬高15厘米
哈市12315指揮中心三季度共受理家裝建材申訴84件,同比增長12.3%,反映的主要問題為商品存在瑕疵,銷售不規范、售後服務不及時,家裝協議違反約定,銷售『三無』產品等。
典型案例:荊女士8月8日與哈市某裝飾公司簽訂協議,為新房裝修,交付定金3000元,隨後交了70%的工程款16800元。但在裝修中該公司未按工期完工,施工設計也漏洞百出,臥室的牆多挖出一條1.1米的溝槽,排油煙機通風口沒有預留,衛生間牆體裡外相差2厘米,地面抬昇15厘米。12315接訴後,已經聯合家裝協會處理此事。
手機看電子書 竟然遭遇吸費
哈市12315三季度共受理電信收費問題申訴65件,反映的主要問題是擅自更改、疊加增值業務,誘使終端用戶被動上行,吸取消費者通話費用,收費標准不明確、不透明,延續業務存在霸王條款傾向。
典型案例:孫先生8月21日通過某電信運營商為自己所購的手機辦理電子書業務。不想,孫先生在看電子書時經常出現自動撥號現象,他質疑此業務存在吸費問題,於是調取了話費詳單,發現此業務共自動撥號8次。其中,孫先生發現並攔截了5次,3次成功發送,費用計算為1.5元/條,產生費用共計4.5元。經過12315與手機經銷商協商,手機經銷商對手機按照吃費問題進行整改,並返還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