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訊 近日,大慶市工商局經檢一大隊檢查發現一個黑窩點,繼而順藤摸瓜接連查處5家黑廠。
這些黑廠地處偏僻草甸中,有的生產塑料顆粒,有的生產塑料窗架,有的生產粉煤灰。各黑廠除向其他工廠供貨外,彼此之間也相互供貨,最終將不合格產品銷往市場。
另外,黑廠生產時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附近草甸受到污染。
黑廠紮堆藏草甸
杏一路位於大慶市紅崗區杏五井附近,這條路比較偏僻,來往車輛不多。然而,每天都會有大貨車從路旁一草甸中進進出出。進入時車箱是空的,駛出時滿載貨物,這一情況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注意。
接到居民反映後,記者同市工商局經檢一大隊執法人員一同趕往現場。
通過1路公交車線杏五井路段,左轉進入杏一路500米處,記者看到路左側,有一條小路延伸到草甸裡。沿著小路一直前行,幾個平房及多個廠房映入眼簾。在一排廠房後側,立著幾個鐵罐,幾名工人正在鐵罐旁忙活著。
記者看到,鐵罐旁有一輛鏟車在取土,附近的草地已經被灰塵覆蓋。
該廠規模較大,數十工人吃住在廠房內。
檢查時,該廠拿不出任何相關經營證件。一負責人稱,他們廠是生產粉煤灰的,用於鋪路。
執法人員當場查扣了該廠的貨物,並將生產機器等物品貼上了封條。
走出該廠,執法人員又進入其他幾個廠房區,發現這一區域黑廠共有5家之多,全是無證經營,所生產的貨物均以塑料制品為主。
自產自銷『一條龍』
記者進入一個用柵欄圍成的院內,發現幾個平房分為生產區、住宅區。在生產區,屋內機器正在運轉,工人將一些廢棄塑料投進一臺機器中,經過加熱凝固成塑料坨。再將這些塑料坨投進另一臺機器裡,最終制成不同規格的塑料顆粒。整個屋內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異味。
屋裡屋外,堆放著數百袋生產完的塑料顆粒。據執法人員說,該廠沒有相關經營證件,主要是生產塑料顆粒,用於制作塑料用品。
在另一黑廠廠房裡,記者看到成排的機器雖然關閉著,但塑料半成品仍在機器上掛著。這家以塑料生產窗架的廠子,同樣無證經營。
經過檢查,執法人員說:『這幾家黑廠還存在相互供貨,生產的塑料顆粒的可以制成編織袋,再賣給粉灰廠,粉灰廠用於包裝,還有一些塑料顆粒被制成了窗架。』可以說,這些黑廠除了向外供貨之外,大多都是黑廠之間自產自銷。
黑廠全部被查封
走訪時,執法人員發現,黑廠長年累月生產,排放的污水形成了黑水泡,水泡臭氣熏天,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另外,該地這麼偏僻,這些黑廠生產時的用電來自哪裡?一名黑廠負責人說:『我們都是自己發電。』
然而,記者在現場並未看到發電設備,而且多家黑廠生產時用電量非常大,發電可能供應不上。
記者觀察發現,該區域有幾口油井,其中一油井上被連接著許多外用電纜,不知是否與黑廠用電有關。
檢查時,有幾家黑廠正在向外供貨,其中有兩輛大貨車被當場查扣。最終,5家無證經營黑廠全部被查封。
執法人員說,他們在檢查中發現,有的黑廠生產出成品後,可能冒用其他正規的品牌混入市場。
執法人員說,這些黑廠生產的塑料窗架質量根本不過關,流入市場後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危害。
另外,檢查各黑廠賬目時,執法人員發現各黑廠進出貨量非常大,有的甚至銷售到了外地。
目前,此事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