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14日訊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人格形成至關重要。日前,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的專題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齊齊哈爾市家庭教育依然粗放,溺愛、體罰等現象並不鮮見,市民的家庭教育手段和方式亟待改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在現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對孩子求全責備,事無巨細,事事關心。一方面,家長費心勞力為孩子的將來辛苦打拼;另一方面,對於家長的過度關注和要求,不少孩子表現出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調查中,有40.0%的被調查家長表示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所作所為不滿意。有51.7%的被調查家長認為孩子不是全面發展。有57.2%的家長承認孩子常說自己嘮叨。而孩子一旦覺得父母嘮叨,這個信號表明他已經反感或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育,家庭教育將處在事倍功半的境地。
體罰孩子現象仍然存在。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長的教育手段比較簡單,暴力教育時有發生,從而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與家庭的關系,甚至影響到家庭的和睦。這種教育方式只是表面見效快,或者家長的自尊心得到滿足或情緒得到宣泄,而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卻極為不利。調查中,有3.9%的家長經常體罰孩子,偶爾體罰孩子的家長佔62.8%,只有33.3%的家長表示從未體罰過孩子。家長體罰孩子的原因佔第一位的是孩子不聽話,其次是孩子學習成績差,然後是違反紀律以及其他原因。
家務事與孩子無關。現在的家長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上大包大攬,孩子很少參與家務勞動,自理能力較差。調查中,有58.8%的孩子不做任何家務,不做任何家務的比例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9個百分點。其中,有34.5%的孩子從來不洗自己的襪子,54.5%的孩子從來不幫助家長洗碗。調查中,一些家長表示,別說孩子幫助家長乾家務,每天起床連自己的被子都不疊,用過的毛巾一向不洗,甚至連整理書包都得家長代勞。
是什麼原因造成近六成的孩子不碰家務?家長反映:一是平時為了給子女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和做作業時間,家長很少或者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二是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細皮嫩肉的,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還有一部分家長表示,孩子好不容易有點空閑時間,寧可讓孩子玩一玩,放松一下,也不讓他們乾家務。部分家長認為,乾家務又不是什麼難事,不用學,不用練。其實,孩子不做家務,雖從一方面反映出學生課業負擔沈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部分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溺愛。孩子參與適當的家務勞動,不僅可以幫助家長減輕家務負擔,更重要的是鍛煉和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從而體諒父母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