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6日訊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無論是城市小劇場,還是農村小舞臺,都繁榮發展,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普及和均等的特點。城鄉小劇場、小舞臺的繁榮和發展,是整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縮影,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了文化建設的主角和受益者。
在哈爾濱,看小劇場話劇正在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新方式。『十一』期間,大學生小劉相約幾位室友一起去看舞臺喜劇《21克拉》。該劇是著名編劇寧財神的最新舞臺劇作品,公演後火遍全國,被稱作都市版『武林外傳』。令小劉驚喜的是,哈爾濱話劇院購買了該劇的版權,派出精兵強將進行排演,並於十一期間奉獻給哈爾濱觀眾。這樣,小劉不用去北京、上海這些小劇場發達的城市,在家門口就看上了最火的小劇場新作。小劉高興地說:『劇院為了培養觀眾,對我們學生實行優惠,50元錢一張票,就能看到話劇院優秀演員的現場演出,比看電影還過癮。』
在此之前,由哈爾濱籍知名演員張譯主演的明星版話劇《我和我的同學》9月在哈爾濱話劇院首演,就讓哈市的話劇迷過足了癮。曾是哈話96級學員班學生的張譯,深有感觸地說:『此次回家鄉演出,我看到劇院內外到處都是所演劇目的大幅海報,哈話近五年來排演的小劇場話劇已有三十幾部,這在全國的話劇院團都是不多見的。我深深為家鄉話劇舞臺的繁榮和發展感到驕傲。』
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哈爾濱,兒童劇舞臺的日益繁榮讓孩子和家長心裡樂開了花。自2008年始已連續舉辦了四屆的哈爾濱市優秀兒童劇新劇目展演深受孩子們的熱烈歡迎,儼然成為暑期少兒演出的文化大餐。剛剛落幕的第四屆展演活動,共有四部新劇目上演,其中兩部特邀上海木偶劇團首次來哈演出木偶劇《小八路》和《美人魚》,還有兩部是哈爾濱演藝集團所屬哈爾濱話劇院的《餅乾小子》和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的《小抗聯》。歷時一個多月的演出受到了哈市小觀眾的熱情追捧,而一家三口看一場兒童劇150元左右的較低票價,也讓家長們欣然掏了腰包。
與紅紅火火的城市小劇場相比,我省廣大農村紅紅火火的文化大院毫不遜色。農村文化大院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題,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綏化市北林區永安鎮正黃五村文體活動中心戶陳鳳軍,自費10多萬元辦起了家庭文化宣傳站和露天影院,只要天氣狀況良好就免費為鄉親播節目、放電影,吸引了周邊十幾裡的村民前來觀看;望奎縣廂白滿族鄉後三村文體活動中心戶趙興權,早在1998年就和一些老藝人組建了『廂白鄉皮影藝術協會』,並把自己家作為皮影藝術協會活動場所。十幾年來在老趙的積極組織帶動下,皮影表演活動從未間斷,年均演出30多場(次),深受群眾喜愛。
目前該皮影協會會員已發展到29人,其影人制品已傳播到菲律賓、蒙古、日本等國家,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形成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剪紙、篆刻、收藏、合唱團、管弦樂隊、文藝表演等各類群眾文藝創作、活動群體近3000個。其中,農村各類業餘文藝群體1292個,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10538個。鄉土文藝人纔自組隊伍,自編節目,做到村村有特色、鎮鎮有品牌。湧現出一批群眾文藝的精品劇(節)目,在全國群星獎評比中共獲金獎19個、銀獎24個、銅獎28個,在首屆中國農民文藝匯演上獲金穗獎1個、銀穗獎2個,豐收獎8個,在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中共獲25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