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今年哈市秋菜土豆大蔥降價 市民最受益菜販無奈
2011-10-17 08:42:4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龐淼 鞠紅梅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產量的增加拉低了大蔥的價格。

秋白菜使菜農有了『回本』的機會。

土豆價格回歸『平民價』。

  東北網10月17日訊 『今年的土豆、大蔥太便宜了。』——哈爾濱市民對今年秋菜最直觀的感受背後,有每個儲存秋菜價格變化的市民省下的幾十元錢;有菜販對秋菜形勢判斷失誤的叫苦不迭;有農民細算成本後種植習慣的適時而變;有政府力推『糧改菜』後菜價的降低;有穩定秋菜集中銷售數量的迫切期待。

  市民最受益菜販最無奈

  甘樹臣以每公斤0.88元的價格從拜泉運來10多萬公斤土豆,這些天卻只能以每公斤0.8元的價格出售,加上運費和人工費、包裝費,他一算賬,每公斤至少賠0.2元。

  這幾天,市民楊紅櫻後悔了。30元一袋買的土豆,不到一個星期,15元錢就能買一袋了。楊紅櫻說,今年秋菜真便宜,30元一袋已經比去年便宜多了,買時還沾沾自喜。沒想到,越往後價格越低,要是秋菜價格都像今年這樣就好了。

  買土豆下手早了,楊紅櫻只是『損失』了15元錢。賣土豆下手早,甘樹臣的損失就得計算一陣了。

  12日上午,哈爾濱老機場路兩側全市最大的自發秋菜批發市場上,甘樹臣靠坐在一袋袋土豆旁發呆。偶爾有一兩個人過來問土豆的價格:『25公斤裝的一袋20元。』『能便宜點嗎?』『不能再便宜了,這可是黃瓤的好土豆。』甘樹臣說,這些土豆產自拜泉,他是以每公斤0.88元的價格在地裡收的,加上運費和包裝費,每公斤成本價格超過1元。9月20日是他今年第一天賣土豆,那天的價格是每公斤1.2元。後來,從省內各地運來的土豆越來越多,本地也有不少菜農把土豆拉來賣,土豆開始不停地掉價。現在他的土豆售價是每公斤0.8元,每賣一公斤就賠0.2元以上。他手裡還有約兩萬公斤土豆沒賣出去。


 

  上個月,甘樹臣從拜泉拉來10多萬公斤土豆。

  『大家都沒預測好今年的形勢。』甘樹臣說,他賣土豆三四年了,以前每年的價格走勢都是由低到高,到了10月中旬想再進點土豆都沒有了,尤其是去年,到了後期,土豆價格接近每公斤兩元。今年,大家早都盤算著,土豆一下來就多存點,想多賺點錢。沒想到,存的越多,現在賠得越多。

  甘樹臣是明水縣人,三四年前,他和媳婦帶著孩子一起到了哈爾濱,現在就在老機場路附近租的房子。夏天賣西瓜,秋天賣土豆。賣土豆的損失讓他挺發愁:『毫無辦法,只能挺著,爭取把剩下這些都賣出去。』

  王凱明顯感到今年土豆賣得很慢:『去年「十一」期間,一天幾百袋,今年,一天就賣20多袋。』王凱也不是哈爾濱本地人,他和表哥一起賣土豆。每年他們從訥河收土豆,拉到哈爾濱老機場路的秋菜市場上出售。『今年土豆豐收,產量高,賣土豆的人多,每家都不太好賣。』王凱說,從產地收土豆都是大堆收的,運到哈爾濱得僱人裝袋、再把不好的挑出來,今年人工費漲了,去年是每天每人60元,今年是80元。

  在老機場路這個蔬菜批發市場,賣菜的有兩類人。甘樹臣和王凱是一類代表,他們在秋菜種植期間就在產地包了菜的收成,而且多是一包就是幾十畝地。今年土豆『一直在掉價』讓他們吃不消。在雙城包菜的一菜販說:『今年賣土豆一家得賠幾萬。』

  『你能不能在報紙上呼吁一下,給土豆漲漲價?』王凱滿懷期待地看著記者。王凱顯然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纔向記者提出這麼『脫離市場』的問題。

  菜農有退路秋菜進菜窖

  上家溝屯今年的土豆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40%。閆鳳榮家的1萬公斤土豆一個也沒賣,全都直接存入菜窖。

  蔬菜批發市場上另一類賣菜人就是本地菜農。但記者12日從老機場路零公裡走至約17公裡處都沒找到一個賣土豆的本地菜農。在道裡區榆樹鎮民主村上家溝屯,農民閆鳳榮說:『你別找了,我們的土豆都沒賣。』

  上家溝屯家家種土豆。一是由於近兩年土豆價格高,種土豆賺錢。二是種土豆省事,一年就種一茬,收入和種夏菜及其他秋菜兩茬菜差不多。所以,今年這個屯種土豆的面積比去年增加了約40%。

  閆鳳榮家今年種了4畝土豆,畝產2500多公斤。她說,今年土豆質量特別好,又大又面。可不但賣不上價,並且連一個到地裡來收土豆的菜販都沒有。她家有兩個直徑4米的圓窖,每個窖能放5000公斤土豆,正好夠把今年收的土豆全部放入窖裡。

  上家溝屯幾乎家家有菜窖,今年又有幾戶打了新窖。菜農發現土豆不好賣後,全都放到窖裡等到冬天再賣。菜農們覺得,窖貯量這麼大,冬季時土豆價格大概也不會像前兩年那麼高,但至少能比現在出售強點兒。

  閆鳳榮覺得,菜農們把握不好行情,種啥都紮堆,導致今年種土豆種虧了。但她認為這也沒辦法,誰家種菜都得挑好賣的品種,買菜籽時,誰也不敢冒險選擇當年賣不出去的品種。

  今年土豆價格是近幾年的最低價,菜農明年還會種這麼多土豆嗎?閆鳳榮說:『還得種。』多數菜農買菜籽都在每年的8月份,所以選擇菜籽時都是根據上一年的行情。閆鳳榮就是根據去年土豆銷勢好,又買了4畝地的土豆籽。土豆籽價格今年上漲到每公斤4元,每畝地需要100公斤至150公斤菜籽,每畝地的菜籽錢是400至600元。閆鳳榮花2000多元買的土豆籽不可能浪費掉,所以,明年她家還是會種土豆的。

  兩年高價今秋止土豆價格『急剎車』

  與去年和前年相比,今年的土豆價格顯得格外便宜,但那時土豆價格偏高。今年,土豆回歸到『平民價』。

  菜農總結不出菜價變化的規律,但根據買菜籽的時間,菜農覺得,秋菜價格至少是兩年一個周期地上下浮動。記者查找了前些年本地媒體對於秋菜價格的報道,得出了近年10月中旬的土豆價格———2010年,約每公斤1.6元;2009年,每公斤1.5元;2008年,每公斤1元。

  而正是在這一價格趨勢的引導下,今年國內多地土豆種植面積大增,而今年土豆主產區的自然條件又好、產量高。於是,各個媒體中不乏多個地方土豆賣難的新聞。

  前兩年,我市地產土豆少,外地土豆就湧入了哈爾濱市場。今年我市增加了土豆的播種面積,達到46萬畝,產量104萬噸,產量佔秋菜總量的35%。面積的增加、產量提昇,自然使土豆價格下降。但菜販還是習慣於把外地土豆運到哈爾濱賣,纔導致菜販賠錢。

  當然本地農民現在也沒有在土豆上掙到錢。道裡區新發鎮向東村小趙屯的菜農們告訴記者,現在,從菜籽到肥料、地膜、人工費都在漲,種菜的成本直線上昇。比如人工費,去年是每小時10元,今年就漲到12元。因此,粗略一算,從地裡收土豆,每公斤1元纔賺錢。如果價格不能像去年、前年那麼高,也不能跟2008年前零售價每公斤1元錢相比,因為那時候成本還沒像現在這麼高。不過,許多哈爾濱的菜農在政策引導下,都像閆鳳榮那樣,把土豆存在地窖或者倉庫裡,等著銷售旺季過去再出售。

  農業部門的人士則表示,前兩年土豆價格偏高,今年的降價使土豆價格回歸到較為正常的水平。有人稱之為回歸到『平民價』。

  大蔥的損失白菜『勾回來』

  大蔥價格達到5年內最低。菜農說,大蔥收購價每公斤0.6元以上纔能賺錢。種大蔥的損失只能靠白菜等其他品種『勾回來』。

  12日,呼蘭菜農老魏對賣菜的『進度』還算滿意。這一天,他們一家三口還是在安定街和正義街交口處賣菜,到16時,一車白菜賣光了。今年秋白菜的零售價格是每公斤0.7元至0.8元,雖然價格不如去年秋菜集中上市後的每公斤1元高,但老魏已經很知足了。讓他發愁的是大蔥。今年大蔥的零售價是每公斤0.5元至0.6元。而去年、前年的價格在每公斤1元至1.4元之間。

  老魏說,種大蔥與種白菜不同,白菜是當年種當年收,農民當年就能見到利潤。而大蔥則要前一年的8月中旬種好,當年開春時再用前一年長出來的五六厘米長的小根重新插種。農民都知道種大蔥『耽誤一年地』,所以都希望大蔥能賣上好價錢。

  老魏覺得他在城裡賣菜的地點不錯,屬於老居民區,有貯存秋菜習慣的市民多。他說:『這附近的菜販說一車大蔥賠8000元錢,那是因為他們是進的菜。我這就是自己家地裡種的。我家沒賠沒掙,本兒能回來,扯個平。』老魏還告訴記者:『就是自己種菜,賣秋菜時有沒有車還不一樣呢。我家這是自己家的車。要是僱車,從我家那裡到這兒一趟就得600元錢,要是停這一天又得加100元錢。』

  與拉菜到市區賣的老魏相比,在老機場路批發市場賣菜的閆鳳榮賣得就便宜多了。這個批發市場上的蔥價是每公斤0.4元左右。

  閆鳳榮說,現在種蔥的成本不能和前兩年相比,現在僱人拔蔥是每小時12元,每人每天能拔約1500公斤,一畝地需要四五個人拔一天,加上捆菜、裝車等的費用,大蔥每公斤賣0.6元纔能稍微賺點。今年,屯子裡每家種蔥的都賠錢,但好在每家都不只種了這一樣菜,一般都種兩三樣。今年白菜的價格很穩定,用白菜、甘藍等品種的收入能往回勾點。

  老魏也說,不管市場好不好,他家年年就種大蔥和白菜這兩樣,兩樣價格都高的年頭不多,一般都是一種賣得好點,另一種賣得就不好,也算是風險互相抵銷吧。


 

  『配套』缺乏阻銷售批發市場建設中

  李正虎今年沒來哈爾濱收菜,去年的『包裝紙難題』讓他難以下定決心再來哈爾濱。我市相關部門正在破解這一難題,蔬菜批發大市場正在建設中。

  去年,在老機場路這個自發的蔬菜批發市場,記者看到很多外運蔬菜的大貨車,也看到有不少農民在田邊給秋菜打包裝。但今年,外運蔬菜的大貨車很罕見。很多菜農說,到菜地裡收菜的菜販一個都沒有。市農委工作人員介紹,去年秋菜外運量大主要是因為韓國發生『泡菜危機』、國內南方一些地方受災,致使到我市『抓菜』的外地菜商增多。而今年,我市外銷秋菜以西紅柿等果菜為主,外運量屬於正常水平。

  阻礙蔬菜外銷的最主要的是市場的建設滯後,河北省菜商李正虎自去年來哈爾濱收過一次秋菜後,就再也不想來了。他在上海、壽光等地蔬菜批發市場都有固定客戶,這些客戶需要的都是包裝好的秋菜。李正虎收菜後,要用紙把每棵秋菜包上、再放入網袋裡。可是在哈爾濱,李正虎找不到與銷售秋菜配套出售包裝紙、網袋的地方。去年,這個問題把李正虎難住了。最終,他計劃從哈爾濱外運的秋菜因無法包裝『夭折』。他說:『我們走的地方多了,別的地方在菜田旁都建有幾畝地的大市場,所有的菜農都到那兒賣,市場裡包裝蔬菜的用品一應俱全。像哈爾濱這種在馬路邊賣菜的太少見了,我第一次看見。』

  不過明年,李正虎們的顧慮就不會有了。今年哈爾濱大面積的『糧改菜』是一個系統的『配套工程』,蔬菜『大產銷』、『大流通』已是這個工程的題中之意。上個月,中國雙城果蔬、綠色(有機)淨菜物流基地開始啟動建設。據項目負責人王健介紹,這個蔬菜物流基地佔地近200萬平方米。市場既能集中菜農來賣菜,還進行農超對接、深加工。明年10月一期果蔬展示區投入使用,這個區域就是批發大市場,全部工程將於2016年9月竣工。同時,記者也從農業部門了解到,在松北區,也將建設一個佔地約57萬平方米的蔬菜批發市場。這些市場不僅可以使本地秋菜更好地進入大流通體系,也是我市全年蔬菜生產的『調節器』。

  一年兩茬菜有虧更有掙

  初春在大棚、溫室裡種菜、秋季在恆溫冷庫裡貯菜,加之『糧改菜』見成效,農民種菜比種糧年收入提高幾倍至幾十倍。菜量增、菜價降,鼓了農民的腰包,也省了市民的錢包。

  道裡區新發鎮向東村小趙家屯的郝志祥今年種了3畝白菜,畝產5000公斤。他把菜拉到路邊來賣,每公斤售價0.36—0.4元。郝志祥對今年的菜價還算滿意,他說,今年家裡種了兩茬菜,第一茬種的是黃瓜,第二茬是秋白菜。而大趙家屯的李向林家5畝地全種了甘藍,畝產也是5000公斤。甘藍每年只能種一茬,他說:『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了,家裡就剩老人,我們歲數大了乾不動了,年年就種一茬菜。』甘藍每公斤0.7至0.8元。李向林認為甘藍價格年年都挺平穩,對年紀大的人來說,種一茬甘藍的收入也不錯。

  市農委工作人員介紹,農民全年的收入還要加上春、夏菜的生產。在建設了大棚、溫室的村屯,兩茬露地、設施蔬菜畝純收入分別達到0.75萬元、1.5萬元,設施蔬菜效益是露地菜的兩倍,是玉米效益的20—40倍。

  與蔬菜批發市場一樣,作為我市『糧改菜』的『配套工程』,秋菜窖貯量今年也大幅度增加。除了鼓勵農民自建地窖外,全市新建大型秋菜恆溫冷庫10個,標准磚混菜窖280個,新增窖儲面積8萬平方米,使菜窖面積由去年的32萬平方米,增加到40萬平方米,窖儲量由20萬噸增加到30萬噸,分別增長25%和50%。

  今年多個品種秋菜價格的『過山車』之旅,在讓哈爾濱市民和農民記憶深刻的背後,春季設施蔬菜的增加、秋菜貯存量的增加、蔬菜流體新體系的建設,使我市蔬菜產銷形成了新格局。農業部門的統計表明,它不但讓菜農全年增收兩億元,也惠及市民,各品種秋菜的價格平均比上年下降10-20%。既鼓了農民的腰包,也省了市民的錢包。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