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0月17日訊 雞西市通過大力推廣農業廢棄物無害化利用技術實現綠色農業的清潔生產和物質的循環利用,有效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
在炊事用能上,雞西市建設戶用沼氣池或聯戶沼氣工程。在養殖專業村,將牲畜糞便利用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一方面供農戶炊事用氣,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沼渣、沼液施用於農田,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生產出無公害的有機綠色食品;建設大型沼氣工程。利用規模化養殖場的牲畜糞便集中的特點,建設大型沼氣工程,既可以利用沼氣為附近的農戶提供炊事用能,還可以用來發電,從而滿足養殖企業自身的用電需求,另外,利用沼渣、沼液生產有機肥還能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建設秸稈氣化供氣站。在種植業發達的農村,利用豐富的秸稈資源建設秸稈氣化供氣站,集中為農戶提供炊事用能,實現了『一處生火、全村做飯』。
在冬季取暖用能上,雞西市一是建設秸稈固化加工廠,將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燃料固化加工成固體燃料,為農戶提供取暖用能,逐步實現以秸稈固化燃料替代傳統燃煤的目標。二是建設地源熱泵集中供熱工程。在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利用地源熱泵的形勢實現農戶冬季取暖集中供熱。三是建設稻殼發電站。在水稻種植專業村,利用稻殼進行發電,用產生的餘熱為附近農戶進行集中供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上,雞西市實現了多樣化。一是秸稈氨化處理。氨化處理後粗蛋白由3%—4%提高到8%左右,有機物的消化率提高10%—20%,並含有多種氨基酸,可以代替30%—40%的精飼料。此外,還可殺死野草籽,防止霉變。秸稈粉碎成草糠,作動物輔助飼料,經消化吸收後,其糞便還田。二是機械化秸稈還田,避免焚燒。玉米秸稈經機械粉碎直接還田,每畝還田量350—500千克。采用聯合收割機或大馬力拖拉機配帶的秸稈還田機,在地裡直接將作物秸稈粉碎,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處去,其特點是作業機械化程度高,秸稈處理時間短,腐爛時間長,是用機械對秸稈簡單處理的方法。三是利用生化快速腐熱技術制造優質有機肥施於農田。使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控制生產過程,將秸稈制造成優質生物有機肥的先進方法,用高新技術進行菌種的培養和生產,用現代化設備控制溫度、濕度、數量、質量和時間,經機械翻拋、高溫堆腐、生物發酵等過程,將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轉換成優質有機肥。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生產設備1人即可操縱),腐熟周期短(4—6周時間),產量高(一臺設備可年產肥料2—3萬噸),無環境污染(采用好氧發酵,無惡臭氣味),科學配比肥效高等其它方法無可比擬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