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街路機械化清掃率近50% 哈市主街告別大掃帚
2011-10-17 09:42: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宏菲 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電動三輪保潔車

落葉清掃機

電動掃路機

  東北網10月17日訊 開著電動掃路機,行駛在哈市南崗區文敏街的環衛工人劉英霞很開心,自從半年前,單位配備了這個掃路機,不僅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清掃過的街路也比原先用掃帚掃乾淨了許多,再也看不到市民捂鼻而過的怒容了。

  從去年9月份至今,哈市城管部門陸續購進大型的機械化水車,道路乾洗車、水洗車等,小型的電動掃路機、電動三輪保潔車、落葉清掃機、清理小廣告機械等十幾個品種,300餘臺套。哈市街路的保潔由延續多年的『一人一把掃帚』傳統掃街方式,轉變為『人機』結合的清潔方式,街路機械化清掃率由2010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近50%。『人機』結合讓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降低,也增強了他們工作時的安全性,城市更乾淨了。

  先進『武器』很惹眼

  環衛工人成『明星』

  8日,記者在哈市香坊區珠江路附近看到,一名年輕的環衛工人開著一輛小型清潔車在站臺附近停下,隨後從車上拿下一個『水槍』對站臺附近的垃圾箱進行衝洗,不一會兒,垃圾箱被清潔一新,站臺上所有的人對這個新式『武器』投去好奇的目光。

  9日,哈市道裡區清潔大隊的環衛工人劉月旺開著新型的蒸汽清除小廣告機來到友誼附近原友聯賓館附近清理牆面小廣告,引來很多市民圍觀。機器噴出的蒸汽將牆面上粘著膠水的報紙都『刷』了下來,『這是什麼機器,還能噴汽?』圍觀的市民紛紛向他提問,劉月旺一邊清小廣告一邊向市民介紹這臺機器的用途。『當了五六年環衛工人,今天借這臺機器的光,成「明星」了。』劉月旺笑著說。據他介紹,現在單位共有6個小組、30多人專門清理城區內小廣告,清理小廣告機器有蒸汽、冷熱水等不同設置,不同的清理刷頭讓他們節省了1/3的工作時間。

  13日,記者在紅旗大街上看到,側面帶著大型毛刷的清潔車輛沿路中間緩緩行進,隨著大毛刷不停的旋轉和噴水,車輛所過之處的街路中間的白色防護欄就被清洗得乾乾淨淨,路邊行人紛紛側目觀看。紅旗大街附近的環衛工人講,原來街道中間的防護欄都靠人工清潔,環衛工人要拿著抹布、刷子,提著水桶,成群結隊地蹲在道路中間刷洗防護欄,既不安全,乾得又慢,現在這種機械上路後問題就解決了。

  近日,哈市道裡區新上路的落葉清掃機采用機械吸掃、人工推進的作業方式,機器頭部具有強力吸附功能,對於街路撒落紙屑及落葉具有極好的吸掃作用,作業機器與垃圾袋可分離。據環衛工人介紹,開著這輛桔黃色小車,回頭率可高了,很多行人問她這機器是什麼,使用這臺機器,同樣的一條街路可節約一半的勞動時間。

  人機結合

  工作效率提高3倍

  南崗區清潔大隊環衛工人石清華告訴記者,她負責的清掃范圍是從光芒街到果戈裡街口的街道及雙側人行道,原來這個路段需要三四個環衛工人,每天大家拿著掃帚從凌晨3點開始清掃,大約得3個小時左右纔能掃完,每天街道上都是一層厚厚的灰塵,掃帚一掃,揚起大量的灰塵,行人都繞路避開他們。因為灰塵大,有時環衛工人一天要換兩三次口罩。

  今年大型的清掃機械上路後,環衛工人不需要再人工清掃車行道,她只需要清掃人行道及部分商鋪門前的街路,其他的都有大型清掃機械『代勞』。同是這一路段的工作,她一個人1小時40分鍾就可打掃完成。

  據道裡區清掃大隊機掃隊的副隊長孫龍名介紹,現在哈市學習京滬經驗,要求主要的城市街路達到『無塵』,原來只有主乾街路需要水洗,現在范圍擴展到一類和二類街路,路邊石、站臺、垃圾箱都列入到每天清潔范圍之內,工作量比原來增加了3倍,全天24小時不停纔能達到清潔標准。21時以後,機動車道上行車量減少,方便大型清洗車輛對街道進行清掃和水洗。一早環衛工人清掃完街道兩側道路後,大型機械進行再次清潔。人機結合的清潔方式幫助環衛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3倍,也提昇了城市清潔水平。

  環衛工改當司機

  按建設部標准,每名環衛工人一天的保潔面積不超過3800平方米,哈市每天人均清掃面積都在4000-5000平方米,有的甚至接近6000平方米。早班的環衛工人4時就要上街清掃,晚班的要工作到22時,每天最多工作10小時以上,勞動強度普遍超標。

  城管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式環衛工人平均工資為1300元/月,臨時工的工資最低的纔450元/月,最高的也只有550元/月。而哈市最新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准為650元。農民工是哈市環衛外聘臨時工的主體,但由於工資太低,連農民工也不願乾。一名環衛臨時工告訴記者,他已經在道裡區做了四五年環衛工了,工資一個月還不到500塊錢。『現在到超市打掃衛生一個月也能賺八九百元,風吹不到雨淋不著,誰還願意乾這種又髒又累又討人厭的活呀。』

  危險性高,保險金少也是環衛工人流失的原因之一。據環衛部門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哈市平均每年發生環衛工人被撞的交通事故六七十起,近10人不幸身亡。大多數環衛工人只有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一個險種,且保額僅為5萬元,根本不夠支付較大事故的醫療費。

  環衛工作強度大、工資低、不受尊重、工作環境不安全,年輕人、甚至很多中年人不願乾,哈市環衛工人多是50歲以上,且人數逐年減少。今年大量機械加入環衛清潔工作,很多環衛工人經過培訓當上了司機,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形象,成為技術工人。街道上掃街和保潔的環衛工人也因機械設備的加入,改善了工作環境,增加了安全感,也開始有年輕人願意加入其中。

  近半街路

  機械清掃

  2010年,哈市城管局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采購清掃和洗路車輛126臺,並擁有大中型道路清掃車輛199臺,使哈市街路機械化清掃率達20%。到2011年,哈市近半數街道的清掃已實現機械化。

  據悉,目前哈市共有清掃保潔街路1800餘條,面積4000餘萬平方米。306條街路、近2000萬平方米實施機械化清掃,使哈市機械化清掃率接近50%。為充分發揮機械的作業效能和作業質量,管理部門對實施機械化清掃的街路設計了閉合式清掃路線,最大限度避免機械空跑現象。同時,對機械清掃不到的人行道、佔道停車部位、死邊死角、坑窪不平路段等,實行人機結合作業。對人流、商家店鋪聚集等污染度高的點位實行人工點位控制,對污染小的街路實行電瓶車保潔達到面的控制。據介紹,哈市今後還將增加機械清掃力度,尤其是快速乾道和景觀大道。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