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農博會落幕『吸金』114億元
2011-10-18 11:17: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農博會現場的市民 姜雪 攝
 

市民參觀 姜雪 攝
 

  東北網10月18日訊 17日,隨著經貿項目合作簽約的落筆,2011哈爾濱農業農業博覽會落下帷幕。農博會五天裡,哈爾濱農業一展風采,30萬人次市民、農民在家門口一睹各地特色農業,無數商機引來天南地北的合作伙伴……今年農博會五天簽約額達114億元,簽約項目251項。

  『沒想到農博會這麼火,一車貨一上午的時間就賣完了,又從家裡補了一車過來。』雙城客商孫立平這樣說道,他在這次展會上收獲頗豐,零售沒少賣,還通過對接聯系一家天津企業,正在洽談把東北小米銷售到京津唐一帶。

  哈市農業委員會綠色辦公室的徐健說,綠色是現代生活的時尚方式,更是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為了讓老百姓餐桌無公害、食物綠色、身體更健康,哈爾濱農博會搭建了展農業成果、購綠色食品、謀合作發展、賞農博盛會的大型平臺。『科技』和『綠色』唱響農博會。

  今年的農博會匯聚了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纔流,為哈爾濱的農業發展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搭建起巨大平臺,眾多產品找到了代理商,諸多項目尋覓到了合作伙伴,這將進一步促進哈市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綜合競爭力。

  今年農博會五天簽約額達114億元,簽約項目251項。

  農博會是一個產銷對接的平臺,通過合作達到共贏。農博會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與韓國展商和臺灣展商的交流中,我們一些企業發現,平常腦中的農產品概念與人家的概念有很大區別,因為他們農業的深加工水平非常高,可能從外觀上看,我們想不到它和農產品有什麼關系,但其實它就是取自天然的農作物、谷物和植物,通過深加工產生的這些產品。

  通過哈爾濱和臺灣的合作,可以把哈爾濱的資源優勢變成臺灣的加工優勢。許多臺灣客商表示,『目前臺灣生產的食品,70%的原料都來源於大陸地區特別是黑龍江省,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在這裡辦廠呢?這樣既減少了原材料運輸成本,也擴大了臺灣食品的銷路。』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一年臺灣地區食品企業出口銷售65億美元,其中49%都銷往大陸。這次農博會,哈爾濱市投資促進局還精心安排臺灣客商分別考察了延壽、五常、尚志、依蘭、阿城、香坊、哈經開區、利民開發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對接。

  目前,已有34家臺灣企業找到了代理商,簽約額達2.3億元人民幣,涉及金門高粱酒、生物科技、食品等22個品種。臺灣金門無為堂酒業有限公司、元寶齋食品有限公司、宜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在與客戶深入洽談,准備在哈投資建廠。臺灣新天地餐飲有限公司還要在哈爾濱辦一家大型的餐飲企業,目前正在洽談中。

  寒地黑土集團黨委書記卜青山說,當前,哈爾濱的農業產品發展剛剛起步,大多數地域性的中小企業根據資源特點發展起來,還處於只賣產品,延伸服務差一些,缺少產品差異性,在市場競爭中實力還較弱。但只要找對企業的『魂』,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一定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