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0月25日訊(靳爽 記者劉瑩)深秋時節,記者走進上甘嶺區溪水經營所張茂林的家,院子裡整潔乾淨,院內掛著各種曬乾的農作物,掩不住主人金燦燦的喜悅之情。然而通過交談記者了解到,眼下更讓張茂林家高興的是,今年他家種的白瓜子大豐收,僅此一項最少純收入6萬元左右。
今年42歲的張茂林可是溪水經營所的老職工了,種地已有十多年了,以往他只種些黃豆、土豆等北方常見作物,今年他在所領導的指點下種了70畝的白瓜子,按照白瓜子生長特點,他精耕耘、巧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秋收時,張茂林種植的白瓜個大子多,著實惹人喜愛。據初步測算,他種植的白瓜子平均畝產約180斤,按照現在最低每斤6.5元的訂單回收價格,最少純收入6萬元左右,調優種植結構的好處實實在在地讓他嘗到了甜頭。
“一畝黃豆再高產也就300斤左右,1斤賣2塊錢,再除去成本,一畝地也就能賺個300多塊錢。可是我種的白瓜子就不同啦!一畝180多斤,除去成本能剩830多塊錢,比種黃豆翻了一番還要多!”張茂林雙手捧著正在晾曬的白瓜子,樂呵呵與記者滔滔不絕的算著細賬,言語中透著豐收的喜悅和驕傲,仿佛手裡捧的不是瓜子而是白花花的銀子。張茂林高興的告訴記者,明年他還要把另一塊地也種上白瓜子,擴大種植面積。
和張茂林一樣高興的還有溪水經營所的領導乾部們。據了解,在第三次創業中,上甘嶺區將農業多種經營作為重點,啟動了“產業項目發展年”,溪水經營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將調整產業結構落實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上,讓有限的耕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所領導班子積極發揮本所農業信息服務站的作用,幫助職工選擇種植項目,為職工提供農作物種植技術信息,還為職工們尋求農作物訂單市場,幫助職工種好地、賣好價,確保職工增收致富。
據了解,溪水所耕地面積6358.51畝,今年僅白瓜子的種植面積就達到2600畝,就是說,近一半的耕地都種上了白瓜子,種植戶達110戶。按照收購合同的收購價格每斤6.5元計算,全所白瓜子的收入將突破300萬元,平均每個種植戶收入近3萬元。如今種植白瓜子已經成為溪水經營所富民興所的重點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