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5日訊 低矮、破舊的平房,雜草和垃圾隨處可見,基礎設施陳舊不堪……齊齊哈爾市鐵鋒區南浦街道東湖片區擁有3600餘戶棚改居民,是全市名副其實的棚改『大戶』。然而隨著全區一期棚改工程的啟動,日前,記者在拆遷現場看到,昔日交織成網的平房已經消失,拆扒下來的建築垃圾正陸續運出。
在鐵鋒區駐紮在南浦街道拆遷辦公室,負責人林翔翱告訴記者:『一期工程拆遷居民近2000戶,目前已與1800餘戶居民簽訂了房屋征收協議,房屋征收率在90%以上。只要再加把勁兒,一期工程應該可以在本月末開工建設。』在兩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內,十餘名工作人員異常忙碌,不斷與前來諮詢的居民宣講政策、做足思想工作,對居民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和詳實的解答。
拆遷工作一頭連著棚改進度,一頭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既要快速推進,又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和保障群眾利益,林翔翱告訴記者:『首先要緊繃「依法行政」這根弦,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我們會盡力站在百姓的角度想問題並幫助其出謀劃策。』記者跟隨林翔翱巡查拆遷現場,途經的每一戶房屋他都能快速詳細地說出居民名字以及房屋信息。『只有深入了解居民,纔能把被拆遷戶的事變成自己的事,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工作中,大家還將「你該怎樣做」的語調變成了「我們如何做」和「我們怎樣協調」,各種人性化的征收方式,力爭讓每一位被拆遷戶都順心、安心、放心地搬遷。』林翔翱說。
不僅各項拆遷工作推進迅速,回遷房規劃與設計也讓人喜出望外。負責回遷房規劃設計的肖總工程師向記者攤開圖紙。錯落有致的樓群、配套齊全的設施、綠草茵茵的廣場在圖紙上一一可見。記者在圖紙一側的詳細數據中看到,近3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中包括了15萬平方米的高層和9萬平方米的多層建築,將建成35棟樓房。其中以50~60平方米的房屋為主導戶型,可安置回遷居民3600餘戶。
這個棚改回遷小區規劃設計的最大亮點,當屬一個設有2600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在齊齊哈爾市尚屬首例。高標准和大手筆成為該小區打造的『主題』,一期工程投資就達3億元,小區內將建設幼兒園、休閑廣場和一個集街道、社區、醫療機構等於一體的綜合樓,一系列配套的生活服務體系將使之成為集居住、商務、文化休閑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功能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