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5日訊 綏化市農村泥草房改造量大面廣,總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2008年以來,按照省裡確定的8年改造40萬戶的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全力推進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4年時間完成任務過半。
該市完成泥草房改造共計20.002萬戶,佔8年改造任務目標的50%,總投資達到129.92億元。今年計劃改造農村泥草房46865戶。目前已完成51895戶,是計劃的110.73%,新建住宅建築面積440.8萬平米,投入建設資金37.35億元。農村住宅磚瓦化率大幅度提昇,達到67.27%,比2007年提高21.27個百分點。
綏化從領導力量、政策扶持、指導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完善措施,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與小城鎮建設和撤屯並村相結合,有效保障了泥草房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一是黨政推動,精心組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把農村泥草房改造納入全市大事大項之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來抓,強化領導,統籌謀劃,精心組織,積極推介改造模式,召開現場會專項推進落實。
各縣(市、區)委、政府嚴格按照責任目標要求,發揮當地資源、產業、地域、交通、人文優勢,科學規劃,整合配置,乾部包扶,社會幫建,穩步推進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二是部門服務,示范引導。市住建部門開展工作調研,形成了有價值的調查報告,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積極開展『三下鄉五服務』活動,為農村泥草房改造免費提供設計圖紙和技術指導服務。強化宣傳,典型帶動。通過報紙、電視臺開辦專欄、專題,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加大農村泥草房改造相關政策和典型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輿論氛圍。積極培植各類典型,以點帶面,示范引導,全力推廣。三是政策扶持,保障到位。積極向國家、省爭取農村泥草房改造補助資金;按照省裡有關要求,從土地出讓金、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各拿出10%,專項用於農村泥草房改造補助;整合補助資金,集中投入。安達市對泥草房改造示范村集中投入,每戶達2萬元;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開闢綠色審批通道。四是加強檢查,嚴格考評。建立檢查考評考核機制,對照年初確定的任務目標,分階段檢查考評,年終按工作實績確定考評等級,認真兌現獎懲。
通過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多元籌資,機制保障,上下齊抓,不斷探索創新,形成四種模式,推動了泥草房改造工作的穩健跨越發展,為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一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實踐中走出一條置換開發建設的路子。大力吸引企業參與農村泥草房改造建設,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入,破解農民投入不足的瓶頸制約,政府主導,鎮村運作,引導農民用舊房置換新居,從而改變農民居住環境。采取這種形式的典型有肇東市肇東鎮東躍村、五裡明鎮五裡明村、海倫市海倫鎮護城村、青岡縣禎祥鎮禎祥村等14個村,共計5000多戶。肇東市肇東鎮東躍村,采取置換的辦法,吸引福建亨利地產投資1.7億元,一次性撤並五個自然屯,建設26棟多層住宅,50棟別墅,打造設施功能齊全配套的新村,年底前987戶村民全部遷入現代新居。二是梯次推進模式。實踐中走出一條與撤並村屯建中心村相結合的路子。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指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原則,撤並生態環境差、交通不便、布局分散的自然屯,進入到中心村,集中建設農民新居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吸引有條件的農民先期入住,逐步擴大規模,梯次推進,不斷吸引壯大中心村,達到改善環境和居住條件的目的。采取這種模式的典型有望奎縣望奎鎮廂紅五村、望奎縣火箭鄉正藍三村、安達市青肯泡鄉農義村、臥裡屯鄉東清村、北林區太平川鎮北星村等,這些村經過分期建設,中心村逐步壯大。北林區太平川鎮北星村分二期建設聯體別墅38棟,76戶農民搬進新居,並高標准完成配套建設,餐飲服務、休閑健身、文化活動場所一應俱全,硬化、綠化、美化全面達標。三是舊房改造模式。實踐中走出一條集中改造和異地新建相結合的路子。政府和農民共同出資,對農村舊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一進行改造翻新。采取這種模式的典型有望奎縣先鋒鎮白四村、安達市友誼村等十幾個村,1200多戶。望奎縣先鋒鎮白四村,投資1500多萬元,統一對中心村166戶農房進行標准化改造。對富裕程度較高的村屯,采取異地新建形式進行。北林區雙河鎮斗勝村有泥草房131戶,農民自己無力改造,通過建設新村,富裕戶遷居新村,將就磚瓦房賣給泥草房戶,使這些泥草房得以全部改造。新村經哈工大建築學院規劃設計,分兩期建二層別墅52棟156戶,目前已完成38棟92戶,並配套建設社區服務中心、休閑娛樂廣場等9項工程。四是建設農村公屋模式。實踐中走出一條農村公屋、廉租房公建的路子。通過承包地換社保,加上政府給予的養老和五保補貼,使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等特困群體居住條件得以改善。采取這種模式的主要以海倫、青岡、綏棱、慶安等地為代表。房屋產權歸政府,建築面積40~60平方米,廚房、客廳、臥室等設施齊全。海倫市海北鎮西安村投資105萬元,建設五保戶、低保戶集中居住公屋880平方米,可入住20戶,實現了老有所居、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