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27日訊 26日,哈市中山國際小區供熱纔六天,就有三戶居民地熱漏水被報道後,多個讀者致電反映自己家地熱出現的問題。哈市目前新建樓房大多采用地熱供暖,但因地熱質量參差不齊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最近幾天,哈市集中發生了幾起因地熱漏水而引發的供熱問題,成為當前供熱初期投訴的新熱點。
記者采訪了解到,哈市地熱供暖目前遭遇了四大瓶頸,而最主要的問題是,當前國內缺乏對地熱管線的質量標准,一般只能有效使用三五年,而國外的標准相對更高,普遍可以使用二三十年。所以業內人士認為,要想解決地熱問題,只要提高地熱的質量要求和施工要求,其他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瓶頸一:
故障率高進戶一年就漏水
26日,市民王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家住在群力新區某小區8號樓1單元,是今年剛進戶的小區,23日,剛供熱四天就發生了地熱漏水事件,而且漏水情況較為嚴重,18樓地熱漏水後,竟然連續淹了17、16樓和他家的15樓,給這三家都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據王先生介紹,18樓住戶家中的存水量很大,水高約二三十厘米,17樓的住戶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王先生說:『當時就看見17樓住戶家中的幾個窗戶不斷地往外冒水,擋都擋不住。』
無獨有偶,家住南崗區福順尚都15棟的業主陳先生也向記者傾訴了一段地熱漏水帶來的煩心事。陳先生說:『我家進戶剛兩年,最近供暖開始後,樓下鄰居突然找上來,說我家地熱漏水漏到了樓下。從鄰居家的情況看是在衛生間中間的位置漏的,可是地磚被刨開之後卻發現漏點不在那裡,只能接著刨,整個衛生間的地磚都起開了也沒找到漏點。』
采訪中,哈市景陽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梁鑫介紹,在進入供暖期的這六七天來,該物業公司轄區內的一個小區就已經發生了五六起地熱漏水事件。
瓶頸二:責任認定難居民很頭疼
本報26日報道的中山國際小區業主於先生說,當他准備處理樓上地熱漏水家被淹的後期事宜時,卻遇到了究竟誰該為這起事故承擔責任的難題。
於先生說,他找到樓上業主時,樓上業主認為是供熱管網出現了問題,應該由供熱公司承擔責任。找到供熱公司時,供熱公司卻表示由於管網尚在保質期內,讓找開發商。找到開發商時,開發商卻表示尚不能確定是管網出現了質量問題,需要進行責任認定。如此折騰一圈後,四天過去了,直到目前,仍未能確定最後的責任人。
群力新區某小區的王先生也認為:『地熱對於住戶來說送熱很方便,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很難解決。地熱的清理和維修也很繁瑣,需要撬開地板或者瓷磚,破壞性很大,後續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瓶頸三:運營成本高熱企很心疼
面對集中出現的地熱問題,負責利民開發區供熱的黑龍江省宏通熱力公司蒼經理向記者介紹,目前地熱應用越來越廣泛,新建住宅小區中多數是地熱取暖,以該公司供熱區域為例,新建住宅中約70%是地熱采暖。當前地熱供暖存在運行成本偏高、管網質量標准低等瓶頸。
捷能熱力電站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無論集中供熱還是分散鍋爐供熱,都需要通過熱水循環進行。普通暖氣管徑較粗,水阻較小,即使局部管線出現水垢等情況,整體運行影響不大。而地熱是由遍布居民室內的較細的地熱管線散熱,最長的地熱管線在120米左右,呈『S』型鋪設在居民室內。與普通散熱片暖氣相比,不僅增加了管線長度,也增加了供水阻力,這樣供熱循環泵就必須不停地工作,以保證地熱管線中的水流循環正常,增加的阻力造成水、電、煤的供熱運營成本增加。與普通散熱片采暖形式相比,捷能公司測算地熱采暖成本將高出30%左右。
瓶頸四:質保期一過索賠難
哈爾濱熱電供熱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地熱采暖全稱為地板輻射采暖,是以熱水在加熱管內循環流動,加熱地板,通過輻射和對流方式供熱的供暖方式。地熱管線多是用工程塑料制成的,即一種耐高溫聚乙烯管。但由於行業門檻較低,造成假冒偽劣管材充斥市場,加上一些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假冒偽劣管材,導致了管網質量低下的問題。
『雖然開發商有兩年的質保期,但是兩年之後怎麼辦?從目前的地熱質量狀況看,有效使用的期限一般在三五年,之後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勢必導致投訴量增多,最後受罪的還是熱企。』蒼經理說。
破解之道:解決質量問題其他迎刃而解
采訪中,許多供熱企業認為,由於地熱盤管全部是暗埋,一旦出現問題,後患無窮。要想破解地熱瓶頸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地熱的質量標准,提高質量准入門檻。
哈爾濱熱電供熱有限公司技術專家表示,地暖系統的壽命主要是由地暖管材來決定的。目前相關部門在驗收地熱系統時,缺乏指導標准,質量要求水准不高,這導致了地熱系統質量參差不齊,易出現漏水等事故。不過,目前包括哈爾濱在內的市場上,也有質量相對較好的管網,與歐洲、日本等質量相當,這種優質的管網一般使用二三十年都不會出現問題。可見,提管網高質量標准,地熱的這些瓶頸問題是可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