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  法院天地
搜 索
對43起交通事故引發案件的思考
2011-10-31 11:15: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芊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31日訊 鶴崗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是以煤炭資源為主的邊陲城市,建市較晚。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對於發展私營和私用車有著較大的積極性。雖然汽車當今已成為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但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交通事故也給管理者帶來眾多的社會問題。成為國家關注、社會關注、百姓關注的焦點,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觸目驚心,讓人們感受到車禍帶來的巨大危害。

  筆者針對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2010年以來處理的29件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案和14起交通肇事罪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讀者能從中受到啟示。

  一、交通事故類案件的特點

  從43件交通事故引發的案件中,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

  客運車輛比例大。因交通事故引發的案件中,肇事方有出租車12件,佔27.9%。另外有3件中型客車(招手停),1件重型掛車,總案件數佔37.2%。

  事故後果較嚴重。在事故中共造成11人死亡,23人不同程度受傷,住院治療最短16天,最長245天。累計造成損失(不包括肇事方)281.3萬餘元。如被告張某駕車轉彎時與原告丁某摩托車直行時相撞,造成原告腦挫裂傷、左側血氣胸、失血性休克等損傷,經鑒定多處傷殘,現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17萬餘元。

  賠償責任主體復雜。由於運營的機動車並不都是登記車主與實際運營人完全一致,還存在著車輛掛靠、承包、租賃、借用、僱傭等關系以及多重買賣或轉包等方式。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中,法院認定承擔賠償責任的有原告乘座的客車車主和司機,有撞傷原告的出租車車主和司機,還有客車掛靠的單位,出租車車主承擔賠償責任部分由司機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客車車主承擔賠償責任部分由司機和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

  利益趨使忽視安全。主要指客運、貨運車輛,因我市地處邊境,人口穩定,營運車輛為搶活、搶時間在繁華路段道路上經常出現急加速、急調頭、同行之間相互排擠、別車等問題。如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型招手停客車運營時正逢上班高峰期,在繁華地段等候時間過長,為了趕時間突然加速,使過路行人來不急躲避,路人被撞傷,又造成車內乘客1人摔傷。

  新車增多造成交通壓力。汽車作為便捷的交通公具,早已被社會認可。隨著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政策性的放寬,無論從實用上還是價格上,汽車走入百姓家已不是新鮮事。據不完全統計,鶴崗市2010年約有6000餘臺新車落戶,這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的鶴崗道路加大了壓力,尤其是高峰期、高峰點對車輛疏導不好極易造成事故。

  駕駛車輛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道德觀念不強。駕駛員普遍在無信號燈處,遇行人過路時不給讓路、有時急加速逼迫行人停止過路,不講道德。在我院審理的案件中,經交警部門認定負全部責任的6件,主要責任的37件,主要責任佔86.04%。其中超速駕駛13件,酒後駕駛4件,無證駕駛1件,其他原因16件,超速駕駛佔30.2%。如被告人齊某駕駛中型2路客車行至道口時,遇72歲被害人孫某未按信號燈指示橫過道路,雖然孫某也違反交通規則,但齊某卻未減速、停車讓行,將孫某當場撞死。作為相對弱勢的被害人,駕駛員如能安全行駛,有效避讓,將不會讓一個生命結束。

  被害人安全意識不強。在這些交通事故引發的案件中,行人未走人行橫道線的3件,無證駕駛車輛的2件,有其他不遵守交通規則行為的32件。如陳某在駕駛無號牌兩輪摩托車,違反規定載乘2人,且未戴安全頭盔,本身就存在重大隱患,遭遇被告人王某駕駛重型車輛無視交通法規,在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行駛,沒有與其他車輛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與陳某摩托車發生事故,致陳某及另一乘車人死亡的後果,經責任認定:王某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陳某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

  三、預防及對策

  一是科學合理布局道路建設和管理。對重點道路加大資金投入,擴大機動車車道。對輻線加強改造,完善其分流主路車流功能。對車輛亂停亂放加強管理,治理佔道堵路行為。加強行人安全措施,治理佔用人行道的行為,尤其是學校附近加強交通治理,通過建過街天橋,加強大型貨車管理等方式,改善交通環境。規范客運司機(由其是招手停客車)管理,讓司機不受私人車主支配,由公共部門統一管理,形成良好的運營秩序。

  二是加強交通法規宣傳和學習。把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後果進行宣傳,以真實案例結合交法知識進行宣傳學習,既要讓駕駛員學習,也要讓群眾加強安全意識,尤其加強城鄉結合部地區群眾和學生的宣傳,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事故的危害,時刻牢記『安全第一』。

  三是嚴把駕駛員入口關。一要嚴格培訓考試制度,培訓要由專業部門舉辦,監管部門要嚴查培訓的真實性。二要擴大培訓內容,即要培訓交通法規知識,又要根據文化程度、心理素質情況進行處理突出事件培訓和考試。三要結合實際擴大培訓內容,建議培訓模擬夜間駕駛、雨雪天駕駛、冰面駕駛、人群密集區駕駛等特殊環境培訓,從源頭上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四是加大對違章違法行為懲處。重點懲處酒駕、超速、超載行為,尤其對在學校、人群密集區的違章行為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對城鄉結合部重點治理人畜混行、農用車與機動車混行問題。同時,對非機動車和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規的,要批評教育,嚴重的應依法處理。對地區影響大、社會危害大,後果嚴重的交通肇事行為要依法從重打擊,尤其對肇事逃逸行為要依法從重處理。

  五是提高處理糾紛能力。建立專門的交通法庭,培養專業人纔從事該工作,經常開展與有關部門座談學習,在政策法規上統一認識,既能確保案件處理的規范化裁判,又能有利於案件調解。

  (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李芊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