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7日訊 近年來,尖山區堅持把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極大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這個區先後實施『一園兩村』改造工程,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的原則,聘請了國家農業部規劃設計院對雙興生態園進行規劃設計,進行全面改造昇級,分為生態休閑度假區、農業觀光體驗區、宗教文化名勝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現代農業展示區五個功能區,建設有濱河景觀長廊、山水魚鄉、滑雪樂園、狩獵場等30多處特色景點,將打造成為華商總會、北京商會、山東商會分時度假基地,爭創國家4A級景區;按照『山水城相融,游住娛一體』,以開發帶動項目建設,對原鮮村進行整體改造,規劃為『一園、一街、一城、一區』,即原鮮民族風情園、民俗風情街、原鮮民族村,建設有風情生態公園、濱河休閑街、高級幼兒園、標准化學校、衛生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開發朝鮮民族民俗體驗、歌舞表演、餐飲文化等特色風情旅游項目,打造濱河特色景觀帶,建成後將成為具有朝鮮族建築特色和民俗風情的省級旅游名村。
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該區啟動了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西山村整體改造工程,村民搬遷和新村建設同步進行,總投資4.6億元,新村佔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48萬平方米,建有村民文化中心、休閑健身廣場等活動場所,目前14棟住宅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10月底全部搬遷入住。
依托近郊優勢,該區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種植、養殖業,積極打造雙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集東現代化農場和東環線萬畝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帶『一園一場一帶』發展模式,新引進了鮮食百合、棚室香瓜、苤藍果等40餘個新奇特品種,申請了『樂萬家』油豆角、『北大院』香瓜等綠色無公害標識8個,形成了棚室蔬菜、花卉、林果、食用菌等主導產業;畜牧業形成了窯地、公立、長安為二元基地的生豬養殖聯合體,帶動了600多戶農戶從事生豬養殖,奶牛形成了以完達山乳業為加工龍頭,以公立綠源、窯地綠野為基地的產業鏈條,農民人均純收入7376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