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9日訊 霜降剛過,龍江縣宣傳文化部門深入華民鄉復民村,送去價值3萬多元的桌椅、電視機、電腦、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完善昇級村級活動室。
龍江縣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文化對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對城市發展的集聚力、對人民生活的提昇力作用,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提昇發展軟實力。
固本強基 文化建設繁榮發展
『十一五』期間,龍江縣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先後建設了體育場、休閑廣場及文體活動中心等,投入資金1575萬元,新增活動面積7.85萬平方米。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爭取建設資金500餘萬元,增加文體活動面積4000餘平方米。爭取和投入資金860餘萬元,建成109個農家書屋、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158個村級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點、158個戶外文化活動廣場,扶持建立200多個群眾業餘文化文藝團體。同時,積極開展送書下鄉、送戲下鄉、文化進社區活動,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扶持民間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借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東風,龍江縣新一屆領導班子乘勢而上,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將文化工作納入政府總體工作目標,統籌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政策,爭取文化項目,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項目開發、文化品牌打造工作。同時,強化基層文化組織和群體建設,鞏固和完善群眾文化網絡體系,打造文化精品和拳頭產品,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
龍江縣圖書館年接待讀者3萬餘人,博物館館藏國家、省、縣級文物1400餘件。綜合展廳內設文物、革命歷史、自然資源、建設成果、發展規劃等展區,接待觀眾近10萬人次。
政策扶持 群眾文化豐富多彩
近年來,龍江縣圍繞特色與優勢,不遺餘力創造條件推介龍江文化。每年采取重大節日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大型活動與小型表演相結合、城區與鄉鎮相結合的方式,做到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安排、天天有看點,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他們出臺政策,對文化事業發展有貢獻者給予獎勵,帶動民間文藝隊伍不斷壯大。作家協會、攝影協會、詩詞協會、書法協會、美術協會、音樂舞蹈家協會,活動豐富多彩;龍興回民舞龍隊、瓦廠老年腰鼓隊以及遍及城鄉的100餘支秧歌隊,成為一道道風景;創編的舞蹈《快樂的小金虎》入選2010年省少兒頻道春節晚會,舞蹈《大家一起玩》、《我們愛跳舞》在省文藝頻道播出。今年,結合建黨90周年,開展廣場文化宣傳演出系列活動,舉辦全縣聲樂大賽、校園藝術節、廠礦、社區、警營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營造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晨霧繚繞或晚霞初上時,數以萬計群眾聚集在一個個文化廣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各鄉村、居委會文化室、農民讀書社裡,人們借書看報、吹拉彈唱,盡享美好生活。國慶文藝演出、元宵節晚會、社區文藝匯演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山花爛漫』,農村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欣欣向榮。
如今,龍江縣廣場文化好戲連臺,農村公益電影百姓叫好,城鄉全民健身運動蓬勃興起,一支支群眾性文化活動隊伍,已成為全縣文化活動的主力軍。
突出特色 旅游文化獨樹一幟
龍江縣把握資源優勢,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將文化旅游發展提上重要日程,樹立起『開發大旅游、實現大發展』的戰略目標。
縣委書記王兆憲上任伊始就帶領相關人員深入重點文化場所,了解情況,落實項目,解決困難。短短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文化旅游項目的整體規劃,並組織專業人員推進實施。為借鑒先進地區文化產業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龍江縣組織相關人員赴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博物館及山西省平遙古城考察,開闊視野,啟發思路。邀請省社科院專家,對發達古城遺址和沙家街古城遺址進行詳細論證,同時聘請黑龍江大學旅游與歷史學院專家、教授,深入華民江心島、哈拉海濕地、濟沁河鄉金長城遺址、雙龍山溶洞、景星缸窯遺址等地,對旅游文化進行全面規劃。邀請國家文物管理局文物保護司專家,深入龍江縣全面考察,確定了『承接哈大齊,依托大東北,打造邊疆文化旅游大縣』發展方略。
該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路、賓館、娛樂設施、景區發展規劃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招商活動,吸引社會共同參與。加大歷史遺址、遺跡和歷史檔案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編制出《金界壕遺址龍江縣段搶救維修規劃》,對龍興鎮張公館進行修繕保護利用,對清朝末期和偽滿洲國檔案進行了搶救性保護。
借助深厚的文化積淀,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大力宣傳旅游文化、鄉土文化,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龍江縣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一張文化品牌和地方『名片』。
全面開花 『文化龍江』呼之欲出
龍江縣積極實施先進文化引領、公共文化惠民、文化創優提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全面提昇文化軟實力和人文環境,打響了一場文化事業全面開花的戰役。
以優秀文化傳統為底蘊,積極開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為內容的素質提昇工程以及『十佳公僕』、『十佳母親』、『十大傑出青年』、『十佳道德模范』、『十佳服務標兵』、『十佳文明窗口』系列評選活動。實施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預計2012年前全縣158個行政村全部建有農家書屋,縣圖書館、博物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全部達標。
作為全縣知名文化品牌,『玉璽剪紙』、『龍江攝影』逐漸做大做強。以玉璽剪紙工作室等基地為重點,通過剪紙包裝、禮品贈送等形式,努力打造龍頭文化產業。
依托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全面增強文化軟實力。龍江縣正向著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文化人纔薈萃、文化實力雄厚的文化強縣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