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  法院天地
搜 索
以讓胡路區法院為視角淺析女性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2011-11-09 14:45: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健勇 高穎 褚立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卻出現了另一不容忽視的現象,即女性犯罪問題日益突出,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阻礙了“三項重點工作”的推進。為落實市委七屆一百二十次常委會議精神,減少女性犯罪,增強女性法制意識,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筆者結合以讓胡路胡路區法院審結女性犯罪為視角,分析女性犯罪特點、原因及對策。

  一、女性犯罪的基本情況

  經統計,2008年至2010年期間,讓胡路區法院共收各類刑事案件1232件,判刑1907人,其中涉及女性犯罪110件117人,並且女性犯罪呈上昇趨勢;這些女性犯罪年齡以中青年為主,其中18歲至45歲的中青年女性佔90%以上,18歲以下50歲以上較少;還有這些女性犯罪文化程度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女性犯罪人佔全部犯罪人的一半。尤其明顯的是毒品類犯罪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全部犯罪人的80%。在盜竊類犯罪中,也達到五成;在犯罪類型中,以盜竊、詐騙、賣淫、挪用公款、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等為主,其他類案件犯罪為輔。在這110件女性犯罪中,盜竊案47件,佔女性犯罪總和的42.7%,詐騙案18件,佔女性犯罪的16.3%,賣淫案13件,佔女性犯罪總和的11.8%。也就是說上述三種女性犯罪案件佔女性犯罪總數的75.5%,其他類型犯罪案件類型佔女性犯罪案件的不到25%。

  二、女性犯罪的特點

  通過調研和查閱卷宗,仔細分析案情,發現當前女性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女性犯罪類型呈多元化。由於經濟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女性獲得了獨立平等的社會地位,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從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犯罪的類型也呈增多趨勢。女性犯罪絕大多數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和侵財型犯罪,這兩類案件幾乎佔全部女性犯罪案件的80%以上。其中犯盜竊罪的比例最高,高達女性犯罪總數的42.7%,且增長速度很快。犯詐騙罪、故意傷害罪、交通肇事罪、介紹賣淫罪的比例也較大,佔女性犯罪的41.8%。從案件情況看,絕大多數女性詐騙犯罪是與男性共同作案的,但也有不少是單獨完成或與其他女性共同實施的。放火、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殺人、拐賣婦女兒童等侵犯人身民主權利犯罪繼續保持與往年相當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往年女性犯罪涉足很少的貪污、職務侵佔、挪用公款等職務類犯罪也在抬頭,其中貪污5件、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6件、挪用公款1件,共佔女性犯罪的10.9%。

  (二)惡性案件有所上昇。女性平時往往表現出溫順、寬仁,但一遇到強烈刺激的情感遭遇時卻顯現出衝動,造成嚴重後果。這類案件的女性不但文化水平較低,而且在性格上存在著情感脆弱、容易衝動、鑽牛角尖等缺陷,一旦遇到侵害,不是用理智解決問題,而是一時衝動,意氣用事,釀下無可挽回的苦果,最終犯下嚴重的罪行。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具有重感情的基礎上,一旦發生無法接受的事情,其易采取極端的方式,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與損失。

  (三)財產型犯罪比較嚴重。女性本該是重情,感性成分較大的人,但是從這些女性犯罪情況來看,他們卻因為生活的壓力及就業難等原因,90%以上女性犯罪都與錢財有著直接的關系,錢財既是犯罪的標的物,也是誘發犯罪的催化劑。在女性犯罪中,可以說其犯罪目的或起因一般都與錢財有關,許多外來女性幾乎甚至全部都是為財而犯罪,為錢財可以不顧一切。

  (四)共同犯罪案件較多。女性由於生理、心理及體力等因素所限制,為了在精神上互相依賴、幫助,減少恐懼心理,往往傾向於結伙作案、共同犯罪。而女性暴力犯罪如搶劫、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的案件雖少,但女性一旦涉及,則必有男性同案犯,而且多為惡性的暴力犯罪。該院三年來共受理3起涉嫌女性搶劫,都是在男性的參與下進行的,並且都是致人重傷以上的重罪。女性犯罪的侵害對象多是身邊熟悉或服務的對象。

  (五)文化水平較低,且犯罪多數是外來人口或農村人口。經調研發現在女性犯罪中,這些女罪犯主要是一些外來人口或無業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絕大部分屬於小學文化或文盲、半文盲。主要原因是大慶油田為我國最大油田,油田職工待遇較好,油田職工佔城市人口的比例較大,因此油田子女很少會因為財產問題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外來這些女性大多數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收入。為了生存和發展,她們就很容易實施財產性犯罪來解決生存問題。另外,女性的虛榮心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是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六)高職位、高學位智能型犯罪不容忽視。隨著教育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取得與男性同等的就業機會,有的女性被選拔任用到重要的崗位,她們本應發揮相應的作用,但少數職業女性卻貪圖虛榮享受,利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化。根據一些專家調研,顯示女性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往往大於男性,對財富和成功的渴望,在心理扭曲的情況下,不注重學習法律,遇到一些特定時機就會有犯罪的可能。因而近年來女性職務型經濟犯罪出現增多的趨勢,在以往的判例中,貪污賄賂犯罪也不乏女性案件。該院受理的涉及女性職務犯罪12件,都是本科以上文化,且犯罪手段較為隱蔽。

  三、產生女性犯罪的原因。

  通過查閱每個案件,具體分析,發現這些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社會轉型的不適應。一些女性走出家庭,踏入社會,有機會更多地接觸新的變化。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各種不良風氣對人們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們由於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新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弱,失去了把握自身的能力,最終選擇極端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導致了犯罪的發生。

  (二)缺乏良好教育。長久以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讓女性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識水平有限。尤其是農村地區及城市單親家庭的女性,缺乏一技之長和穩定收入,面對生活困難往往無所適從,容易被引誘從事犯罪或采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

  (三)由於缺乏必要的關懷和關注。在現實情況中,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山區,較貧困落後的地方,女性的地位不高,依然受著傳統文化中封建勢力的影響。這類女性,不僅缺乏家人的關愛,也缺乏更多的社會關注。因此她們在萬般無奈之下,在受丈夫(或其他親人)多次多年虐待之後,對生活徹底失望,拿起殺人工具,指向自己的丈夫(親人),慘劇就這樣發生。

  (四)求職困難導致落入犯罪陷阱。就業的壓力使很多女性不注意考察招聘單位的性質和工作內容,在進入實施犯罪行為的單位工作後,不經意間協助他人完成犯罪行為,發覺後為了維持收入不忍辭職,這是許多詐騙類、非法經營類案件中女性犯罪的共同經歷。

  (五)盲目追求享樂生活方式。部分女性罪犯人因虛榮心強、不滿足現狀,又不願從事辛苦的低收入工作,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為滿足自己不正當的享樂需求,采取違法犯罪的手段來快速獲取財物。

  (六)由於一些女性心理因素有缺陷。有些女性具有情感脆弱、偏執的特征,有些女性意志薄弱、不能抵抗不良誘惑,從而跟隨別人走上犯罪道路。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

  在社會生活中,女性相對來說還是屬於弱者,而犯罪女性更是特殊的弱者。女性犯罪大幅度增長,不得不引起我們社會的高度關注。為維護女性合法權益,維護家庭穩定,維護社會和諧,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女性犯罪的發生,結合該院審判的實際情況及當今的社會民情,提出如下對策:

  (一)是加強道德法律教育,提高道德素質。要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女性犯罪上昇的勢頭,必須要強化對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的教育,全面地、普遍地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作為法院,要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與其他各部門共同做好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和法律文明,做到三者齊頭並進,無一偏廢。並鼓勵女性積極參加,發揮她們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努力創造條件,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來充實人們的頭腦,佔領和統治人們的精神領域,不斷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女性的道德法律水平。

  (二)加強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法制觀念。可通過電臺、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向人們廣泛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讓廣大女性心中有法,真正懂得男女平等的意義,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同時,還應注重精神扶貧,對廣大女性進行自尊、自愛、自強、自立教育。要通過運用法律武器來確保女性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特別要加大新婚姻法的宣傳力度,依法懲治家庭暴力,切實保護女性在家庭中的合法權益。不僅要保障婦女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身和人格上的平等

  (三)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區別對待女性違法犯罪案件。由於女性群體在社會構成中處於特殊地位,法院在處理女性違法犯罪案件時,應該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區別對待女性違法犯罪案件。首先,在處理女性違法犯罪案件中應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讓她們在接受刑事處罰的同時,能真正地明白自己過去的錯誤,做到真正地悔過;其次,在處理女性違法犯罪案件時應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盡量適用人性化司法行為;從有利於悔過自新、治病救人的角度做出量刑處罰,避免過分強調重判、一棒子把人打死地做法。

  (四)注重對女性罪犯的心理矯正,避免重新犯罪。有許多女性罪犯,其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其心理上存在障礙,性格上有自私、偏激和狹隘原因所致。因此在處罰與打擊犯罪的同時,還要對女性罪犯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對女性罪犯采取心理諮詢、心理渲泄等方式幫助其排除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展各種親情教育,利用親情對罪犯進行教誨與感化,促使女性罪犯加快思想轉化,重獲新生。對刑滿釋放的女性犯罪者,社會要以寬容、一視同仁的態度,有關部門要采取積極行動,安排其就業,切實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從根本上杜絕女性犯罪人再次犯罪。

  (五)建立聯動機制,與社會各單位共同做好女性維護工作。要發揮基層婦聯、治保組織、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法律援助和救濟體系。要認真履行職責,及時化解家庭矛盾、鄰裡糾紛,控制誘發犯罪因素,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要積極引導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解決矛盾,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導致悲劇的發生。並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聯合起來,加強對女性的教育和培養,幫助她們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給予她們切實的法律保護,引導她們正確認識現代的道德法制觀念,培養一代真正自強自立的新女性。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