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訊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這個詞匯,人們多是從影視劇和媒體報道中得知的,感覺很是神秘。近日,記者來到市第一專科醫院醫學司法鑒定所,目睹了司法鑒定全過程,感受到每一次鑒定,都是司法鑒定專家與被鑒定人之間的一場『真假』博弈。
司法鑒定不僅關乎刑事案件,也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記者在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的引領下走進鑒定所。
鑒定所和普通的醫院門診沒什麼區別,一間辦公室,三間略小些的鑒定室,滕秀英主任早就等在門外。張聰沛介紹,滕秀英今年62歲,有二十幾年的司法鑒定經歷,因此退休後被『請』回來,主持鑒定所工作。
『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和敏感,這麼多年接待記者還是頭一回……』落座後,滕主任打開了話匣子,司法鑒定包括刑事和民事案件兩類,其中刑事案件由公、檢、法等部門提出申請,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醫學鑒定。民事則因為交通事故、離婚、財產繼承等,由法院或公民提出。司法鑒定其實和普通人的生活並不遙遠。一位老太突然發病成了植物人,財產無法處分,經鑒定老人確無行為能力後,財產纔可以依據法律處置;居民離婚,一方在鑒定出患有疾病後,纔可以確定其他人出庭、代理。據介紹,在目前的鑒定案件中,交通事故賠償佔20%,且還在逐年提高。
聊天中獲取真相:是酒魔,沒有精神疾病
說話間,辦公室門外『嘩啦』作響,警察押著犯罪嫌疑人劉某走進來。劉酒後到岳母家鬧事,民警趕到後,劉將民警打成輕傷,並破壞警用車輛。警方以妨礙公務罪對其拘留,但家屬提出劉患有精神類疾病。
半個小時後,對劉某的醫學司法鑒定開始。屋內一側坐著包括滕主任在內的三位司法鑒定人,另一側是劉某,身邊有民警看護。『你叫什麼?』『多大了?』『咋地了,怎麼還和警察動手呢?』『後悔不?』『對了,你叫什麼來著?』『當天喝多少酒?』『你屬什麼的?』『你有多大酒量啊?』……其間,工作人員在現場拍片取證,滕主任等不停地在紙上記錄。鑒定過程開始時很嚴肅,後來逐漸有些像聊天,滕主任還不時地開個玩笑,劉非常配合。
大約半個多小時後,民警將劉帶出,三位司法鑒定人開始會商,最後確定劉為『酒依賴,沒有精神異常』。
『別看這簡單的聊天,提問是有技巧的,我們通過被鑒定人回答問題,來觀察被鑒定人回憶現場、對同樣問題的答案,以及在興奮、激怒情緒下的反應等。』張聰沛說。
司法鑒定有時像偵探,『真假』博弈讓兩成『李鬼』現身
『每年大約有兩成「李鬼」被揪出。』張聰沛介紹。一次,某拘留所前來求助,要求對一位犯罪嫌疑人鑒定。當時該人在獄中躺了好幾個月,單臂彎曲,瘋瘋癲癲,不能自理,需要有專人照顧。鑒定過程中,張獲悉一個細節,該人小便時敲一下床板,大便則敲兩下,吃飯、吃菜也與照顧者有相應暗號。而該人在被抓前開過飯店,生意非常好。通過對種種跡象的分析,司法鑒定人確定該人是在『表演』,當張聰沛當面講出依據後,該人服了,自己從床上緩慢坐了起來。
今年初,在對一名詐騙犯罪嫌疑人的鑒定中,從卷宗到醫學檢查均沒有患病跡象,可該人一言不發。於是,對其留院觀察,醫護人員24小時記錄該人生活起居均與正常人無異,唯獨對醫生接觸有明顯排斥。為了『撬開』該人的嘴巴,張聰沛假扮成其他患者的家屬進入病區,與該人攀談,結果該人露了馬腳,張最後亮明身份,該人不得不承認冒充精神病。